報紙上寫了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是有關於一條鐵路修建的申請,最終沒有透過內閣的審核,不得不延期,等待下一次繼續申請。
這不算是大事,因為鐵路本身建了不少,再多建一點,也只是更加方便而已,不會帶來更多的變化。
至於這些商業申請,本來就手續麻煩,各方面的問題都要考慮到,各個部門的同意書都需要獲得,比如市政部,鐵路規劃局,農業部,道路交通協調部門等等。
因此往往一份申請,需要少則兩個月,多則半年的時間。
當然了,這也是有彈性的,如果你的錢給到位,很可能半個月就夠了,可要是故意被人針對了,那別說半年了,除非你解決那個針對你的人,不然兩三年都沒有用。
而這次的事故是另外一種,是申請已經批準,開始準備動工建設了,卻因為那段時間下雨,導致規劃的某段路徑被泥石流淹沒。
鐵路商人不願意修改計劃,於是打算把路清理出來。
在清理過程中,發現這個山路結構鬆散,估計很難承受鐵路的重量,即便建好了,在使用一段時間後,也會很快發生塌陷。
設計師不得不重新考慮方案,經過探查,發現山的主體是穩固的,而那段路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這裡經常發生泥石流,而這一片就是泥石流沖刷出來的。
它其實是中空的,處於一段河流的正上方,平時人走一走還沒什麼,騎馬也可以,但鐵路和火車的重量特別容易壓塌,然後泥沙會沖入河中,導致下流水源變得渾濁。
因為這個,修建被緊急叫停,被政府要求給出新的方案。
而設計師們也想到了,那就是直接從山體中穿過去,俗稱挖洞。
山體內是穩定的石頭結構,只要位置選得好,就不會有坍塌的風險。
而挖洞和繞路修改鐵路線,哪個方案更省力省錢?
那當然是修改路線了,可一旦修改路線,就需要重新申請協調,需要重新做規劃。
鐵路商人有錢,只想要盡快把鐵路修好,然後盈利。
所以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挖山洞的做法。
可誰能想到呢,這挖山洞也是需要批準的,除了政府部門蓋章,還需要這座山所屬人勞倫斯勳爵的許可。
沒錯,這座山是私人的,不過山上幾乎沒有産出,和普通的荒山沒有區別,更甚至,這位勞倫斯勳爵,誰也不知道他在哪兒。
這座山屬於勞倫斯勳爵是五十多年前的資訊了,從落滿了灰的資料裡好不容易翻出來的。
至於勳爵本人,很久之前就離開了英國本土,至今沒有訊息傳回,也沒有他爵位繼承人在英國做登記。
也就是說,雖然資料上顯示,勞倫斯勳爵是所有人,可介於他離開的時候,已經四十多歲了,現在很難說還活著。
而勞倫斯家族也沒有任何産業在英國,只除了這座荒山,大概是賣不出去的緣故,所以一直沒有被處理。
那麼問題來了,勞倫斯勳爵不在了,他的繼承人也沒有來接收這座山,是否得收歸政府?
這是不行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政府,絕對不允許侵吞私人財産,即便它一文不值。
政府有權利批準利用有限的空間修建公共設施,如鐵路和公路等,卻沒有權利同意商人在山中挖一個洞。
有權利同意的人,卻找不到。
最後的結果很明顯了,只能重新修改路徑,把之前申請的流程重新申請一遍。
再來一遍,不會比第一遍更簡單,雖然流程是一樣的,但該花的錢還是要花,該耗費的時間依然要耗費。
好不容易兩月過去了,申請卻被打了回來,因為某項建材不合格。
怎麼可能不合格呢,要是不合格,之前就不會同意了。
代理人去詢問,得到的卻是模稜兩可的答案,好容易又是找人又是花錢,解決了這個問題,又在下一步申請中卡住了。
沒錯,他們就是被人故意卡了,鐵路商人不知道得罪了什麼人,被一次次找茬,半年過去了,仍然沒有開始動工的動靜。
報紙上的訊息很簡單,就是新鐵路延期動工,沒什麼特別的。
可蘇葉卻在上面看到了謝菲爾德家族破産的未來!
從這些天她蒐集的資訊,以及從原主記憶裡挖出的,關於簽署那些檔案的內容,蘇葉可以確定,謝菲爾德伯爵把錢堵在了新鐵路的股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