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張家父母相繼過世,只留鄧未珏的大舅二舅,至此分了家。
大舅帶著妻兒出去討生活了,而二舅則在家裡,靠妹妹接濟養活。
後來張小姐難産去世,看來兒媳婦的面上,鄧家也沒斷了給二舅的接濟。
可有一句話說的好,升米恩鬥米仇,就因為對他們太好了,導致二舅覺得理所應當,並越來越貪婪。
他甚至想要藉著這層姻親關系,吞了鄧家家産,於是不久前,他找藉口把鄧未珏帶到家裡去,然後暗暗把人關了起來。
鄧未珏就是再聰明,也是一個孩子,不懂人心險惡,加上這是親舅舅,從未設防。
等到被人關起來,又偷聽到二舅的打算,才清楚自己的處境。
他二舅打算把人先關起來,然後佯裝孩子被劫匪搶去,要鄧久思付贖金,贖金的價格最起碼也是讓鄧家傾家蕩産。
等錢到手,他再把鄧未珏賣到山窩窩裡去,然後帶著一家人離開,去過逍遙日子去。
鄧未珏聰明,知道二舅要是真的得逞了,爺奶就沒了活路。
於是他想了個辦法,利誘二舅家的小表弟幫自己解開繩子,然後偷偷跑了出去。
那天正好下著大雨,這點動靜二舅一家起初沒有覺察,但他在雨中奔跑,也是受寒嚴重。
再加上雨幕的遮擋,一時間門分不清回家的路,去了相反的方向。
這樣一來,反倒是逃脫了二舅的追蹤,可畢竟人小,在又累又餓又乏的情況下,暈倒在路上。
等他醒來,就在那山西人的背上了。
鄧未珏害怕這山西人也會和二舅一樣,借自己害爺奶,謀奪鄧家家産,於是一言不發。
跟著這山西人幾天,他才弄懂對方的想法,是打算賣了他換幾兩銀子。
他正思量著,怎麼把山西人引回鄧寧縣去,到時候就好脫身了。
恰在這時,被白玉堂解決了,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而這本是隨手幫人的一件小事,卻也給白玉堂提供了諸多幫助。
他想的不錯,鄧三關和鄧久思確實有點關系。
鄧家是個大家族,枝枝蔓蔓很多,除了南安府的主家外,還有好幾個分支,住在南安府下轄的縣城,或村子。
鄧三關原本是鄧寧縣烏裡村人,因為發了家,才搬到鄧寧縣城的。
兩家雖然不熟,但都知道有這麼一戶族人的存在。
鄧久思身為被排擠出來的長房庶子,在家族中本就地位尷尬,很少和族人聯系,因此即便知道鄧三關是族人,也沒主動結交。
而鄧三關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也沒有找上門來,因此兩家就處於這種知道彼此,卻從不往來的情況。
在看到寶貝孫子被送回來,鄧久思欣喜若狂,對於白玉堂想知道的事,自然十二分上心,為的就是能稍微償還白玉堂的恩情。
他不僅在縣衙查詢了相關資料,還親自去烏裡村打聽,作為鄧家本家人,打聽訊息,並沒有被村裡人防範,村長和他們說了不少鄧三關的情況。
鄧三關一家是在鄧三關五歲那年搬到烏裡村的,他們一來就大手筆的購買了不少土地。
據老兩口自己說,他們原是另外一縣鄧家人,因為賺了錢,想要購買良田,但那處的土地沒人願意賣,正好烏裡村原本的地主打算賣地,於是他們幹脆搬到了這裡居住。
和鄧家三口一起來的,還有鄧家的童養媳,姓雷。
據說這位雷姑娘還在襁褓就和鄧三關定下了婚約,可雷姑娘命不好,小小年紀父母雙亡,又無其他親故,他們見孩子可憐,就把人抱回來養著,反正未來也是鄧家媳婦。
烏裡村人都覺得鄧家人心善,很樂意和他們交往。
很快,鄧家就在烏裡村站穩腳跟,自從以村裡人自居。
後來鄧三關長大,和雷姑娘完了婚,轉年就懷孕了,可雷姑娘卻難産死了。
鄧家老兩口傷心,養大的兒媳就這麼沒了,他們不願意再待在傷心地,於是賣了烏裡村的土地,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