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就連班納特夫人為了伊麗莎白能嫁給約瑟夫這個好女婿,而忍受伯爵夫人的冷嘲熱諷。
但伊麗莎白自己絕對不會允許母親受辱,而裝聾作啞。這就是女主獨特的魅力所在,而蘇葉確信,伯爵夫人會欣賞這一點的。
即便她自己不是這種人,利益為重,但誰又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人當家人呢。
至少她不用擔心伊麗莎白在嫁給兒子後,會生出外心。
她可以全心全意教導,然後把自己一手打造的人脈網交給伊麗莎白,伊麗莎白可以做的很好,並以此幫助約瑟夫。
這一點,她的大兒媳就做不到,那是一個普通的平庸的貴族小姐,是做不到不動聲色和人交談,收集資訊,分析每個人言語背後的目的和深層表達。
職場如戰場,夫人的交際場也不逞多讓,尤其是上流社會這些女人們,說出的每句話,都可能有深意。
或許她們自己沒意識到,但透過她們,就可以得知一些她們丈夫或父親兄弟的想法和行為。
伯爵夫人雖然還沒有建立完整的資訊蒐集體系,卻已經透過敏銳的思維,做到了這一點。
但這純粹靠自己的悟性,很少有人能做到她這種程度,男人都不行,更何況那些只接受了淑女教育的女人。
但伊麗莎白不一樣,她天生善於觀察,也喜歡研究人性。
原著裡,她就有說過,自己會觀察附近的鄰居,觀察他們性格特點,以及背後的說話邏輯。
雖然當時達西反駁了她,認為鄉下的人太少,來來去去就這些人,觀察沒有意義。
但蘇葉要說,雖然大城市人確實多一些,也彙聚了形形色色的人。
但人性中的底層邏輯是一樣的,無非是利己或利他,每個人都有追求,摸清楚了他深層次的追求,反推到行為上,就合情合理了。
不過那就涉及到了心理層面,倒也不用這麼深入研究。
提到這個只是說明,伊麗莎白在這方面有興趣也有天賦,伯爵夫人很難找到這樣的繼承人了。
相比這個難得的優點,班納特一家造成的小小笑話是事嗎?
其實壓根不會對約瑟夫有影響,其一,在班納特先生未去世前,他們一家都會住在郎博恩,不會跟著伊麗莎白去倫敦。
即便班納特先生去世了,班納特夫人也會跟著大女兒簡生活。
而在看出賓利對簡的心思後,伯爵夫人就可以斷定,班納特夫人肯定更樂意和賓利夫婦生活在一起。
至於剩下的那三位小姐,只要伯爵夫人想,總能把她們嫁出去的。
說到底,班納特一家造成的笑話是有限的,能控制在一定範圍內,而且僅僅是笑話,並不是麻煩。
至於小女兒莉迪亞私奔這件事,維克漢姆都不在了,自然就蝴蝶掉了。
她或許會如願嫁給一個紅制服,頂多以後生活不如意的時候,需要姐姐們接濟一二。
可有賓利在,也輪不到其他人,賓利可太富了,而且慷慨大方,拿出一點小錢,接濟一下妻妹,完全是小事。
所以班納特一家雖然是約瑟夫和伊麗莎白之間的阻礙,其實只是一些小問題。
真正橫在他們面前的,是他們能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彼此,以及是否已經足夠深愛,並願意為了對方做出努力。
事實也正如蘇葉所想,舞會開始後,伯爵夫人的臉色就一次比一次差,在最後柯林斯當著她的面,喋喋不休說凱瑟琳夫人好話的時候,反而平靜了。
其實,這個世界因為蘇葉帶來的變化,凱瑟琳夫人和德包兒家族遠比原著裡更有錢,有錢到讓德包兒夫人任性的住在巴斯不回來。
而每年一次回到羅新斯處理産業相關問題,就已經讓她很忙碌了,至於當地教區牧師更換這種小事,她完全沒在意,就是隨手一指。
畢竟不管牧師換成誰,都得對她畢恭畢敬,那彎腰躬身行禮最謙卑的那個,在她眼裡自然就最合適。
所謂凱瑟琳夫人對他看重,也不過是例行公事的把人叫來問了幾句話,然後六人共進晚餐。
介於柯林斯說了很多好聽的奉承話,她也不介意鼓勵幾句。
可就是這幾句,讓柯林斯相當的自豪,認為自己受到了凱瑟琳夫人的提攜和恩惠,因此在知道伯爵夫人是凱瑟琳夫人的嫂子時,滔滔不絕誇贊。
伯爵夫人甚至有點想笑,誰不知道她和這個小姑子實際上並不對付,即便現在凱瑟琳夫人略微懂得低頭了,她依然不願意搭理。
所以沒人會在她面前提凱瑟琳夫人怎麼怎麼樣,唯獨這個柯林斯,就好像完全看不懂臉色一般。
哦,身後那位班納特夫人也一樣,沒發覺人家都不耐煩搭理她了嗎,還一直在喋喋不休炫耀著大女兒簡即將成為這棟房子的主人。
伯爵夫人覺得兒子在和自己開玩笑,有這樣的母親和親戚,他看中的那位姑娘又能有多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