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多少就強制停止,是合理的,或者漲到多少是合理的?
這統統需要時間驗證,然而近幾年幾乎沒有這種起落嚴重的股票,因此目前還沒有明確規定。
所以蘇葉得回去親自盯著,股票不是持有的越久越好,戰爭股更不可能等到戰爭結束才去結算,這就落了下乘。
或許今天因為北美傳來的訊息,股票在一天之內漲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
而到了明天,大家心思扭轉,股票又回落。
或許以後它還會漲回去,但再無可能漲到像今天那樣的高度。原因也很簡單,激情的産物。
當北美戰場的訊息傳來,北美居然贏了,這在以前大家想都不敢想,因此這一支戰爭股才會這麼低廉。
可等聽到居然是真的,想到才幾先令一股,想要投機的心頓時激動起來,來不及細想,憑本能行動,立刻去購買股票了。
一些人買了,另外一些人也就忍不住了,生怕自己不買,價格就漲上去了。
然而到了第二天,一晚上過去,情緒回落,理智佔了上風,他們開始謹慎購買。
尤其這時候價格高了,要是賠了就是一大筆,賺的話,好像又不多,而風險卻極高。
因為大眾的觀點裡,對於北美的看法,還是蠻荒之地,即便不是,也遠遠比不上英軍的強大。
誰也不覺得北美能打過英軍,花高價購買一支十足危險的股票,利潤還沒有很驚人,很多人就會猶豫了。
所以最高價可能就在那一天,或者那幾天,錯過了就會損失很大一筆。
蘇葉必須在其他人得到訊息前,提前坐鎮倫敦,指揮託尼操作這支股票。
他的訊息是布萊克特家族用了自家渠道加急送來的,比大部分人都早。
說來也有意思,她和布萊克特家族的金礦生意做了這麼久,至今收到不過十七八萬英鎊,剩下的全部投入新的投資。
經過一輪輪的投資,她和布萊克特家族簽的合同越來越多,所持有的股份也在逐步降低。
金礦她拿了四成,鋼鐵生意變成三成,後面還有修建運河,煤礦等,僅僅剩下一成。
這倒不是布萊克特家族故意坑她,而是除了出錢,她什麼都沒幹。
布萊克特想要承包下這些大工程,成本,精力耗費無數,給她一成就已經是看在她給錢大方的份上了。
可不大方嘛,這麼多産業,六七年下來,至少有兩三百萬英鎊的收入,卻被一次次變成了那些股份,佔股卻越來越低。
而蘇葉從未多說一句,也沒故意為難,比銀行貸款輕易靠譜多了。
布萊克特現在已經成為北美首屈一指的家族,成為當地富商第一梯隊。
幾年就發展成現在的規模,蘇葉的資金支援功不可沒。
如果她堅持每筆紅利都收回來,布萊克特不可能發展這麼迅猛。
對於這點,他們心知肚明,因此對蒐集訊息很上心,但凡有和英國相關的風吹草動,都會給蘇葉送一份,而且比其他人都快一步。
資訊差就代表了利潤,像這次這樣,她收到訊息,在巴斯停留了一晚,再趕回去依然來得及。
回到倫敦後,她沒有先回達西府邸,而是直接去了託尼的住處。
現在他們已經換了新的地點,原本那裡依然有孤兒入住,由房東太太幫著照顧,給她付房租和管理費。
剩下的人成年後要麼有錢了自己買房子,要麼搬出去獨立生活。
託尼的住處也用作小分隊訊息的集散地,一般蘇葉找他,就會來此。
除此之外,她還會去找瑪麗和約翰,剩下的人幾乎不見了。
因此知道她和小分隊有關系的並不多,至少下面龐大的情報人員,是不知道他們在為誰服務的。
託尼見到他來,立刻猜到了她的來意,把打聽到的股市訊息說出來。
蘇葉聽完,去了一趟證券交易所,親自看了,才放下心來。
此後的兩天,依就風平浪靜,等到第三天,才是徹底炸鍋。
英軍輸了的訊息傳回來,在其他地區情緒低迷的時候,交易所卻是沸反盈天。
股民們得到訊息,第一時間揮舞著鈔票沖到交易大廳,要購買北美股。
而另外一波人,則是急切的想要賣掉英國股,生怕崩盤的太厲害,自己不賣就要跌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