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微道:“第四策:造神。將木夫子學問整理成冊,推動木夫子學說成一大家。”
宋司徒道:“單靠兩本啟蒙讀物不能成為一“大家”吧?”
彭子微道:”我觀木夫子所著文章,偏儒家,法家,其他各家學問也有所涉獵,但總得來說都圍繞著治國理政這個主題,我給他起了個名字,叫‘政治家’。”
宋司徒道:“這也不是起個好名字就可以自成一家的呀!”
彭子微道:“木夫子致仕後遊歷各國,看到了一些現象,他做了一些筆記,我整理了幾條,到時候你讓木家後人寫成奏章,上書天子,如果天子同意推行,可以先找幾個邦國試點,特別是這次事件中,那些欲對宋國落井下石國家。”
彭子微說完又遞過一張紙條。
宋司徒接過一看。
天下一統。
書同文。
車同軌。
度同制。
行同倫。
……
宋司徒拍案而起,“要能促成此事,我死個一萬遍又有何妨!”
第一條計策先行,宋國國君上書天子,請天子派軍協助宋國守邊,驅逐來犯北狄,給木夫子報仇雪恨。天子下旨派兵,某些欲乘機進犯宋國的邦國不得不暫時停止了動作。
第二第三策再行,天子稱善,木家後人被召調至晉城,主導木夫子兩篇蒙學及其他學說編撰一事,木家撤回追討木夫子一案兇徒奏章,木夫子同僚及學生選擇觀望。
蒙學讀物開始刊印成冊,在各國公學推廣,得到一致好評,有當代儒學大家稱之為千古一文,木夫子聲名日隆。
第四策一出,天子震驚,天下震驚!
“政治家”木子名聲隨著“天下一統”的政治理念傳遍四海。
書同文。
車同軌。
度同制。
行同倫。
……
各國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一些大家紛紛出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有贊有彈,有些國家開始有意識的詆譭木子學說。
天子開始認真考慮天下一統的可行性,各國名家被召到晉城編撰“同制”的細節。
書同文,度同制,改幣制,這幾條開始在幾個國家推行,宋國執行得最好,得到的好處顯而易見。
木夫子一案早已無人提起,提什麼呢?追隨他學問的人難道會在木夫子的巔峰時期去翻舊賬?
嫉妒他的人難道會想著再去給夫子錦上添花一把?
至於那幾個之前想落井下石的國家,如今是自顧不暇,出兵?出兵去打政治大家的故鄉,去打踐行木子政治理念最好的國家?別開玩笑了!
半年後的一天,柳侍衛來到彭子微住處,他說道:“晉城那邊有訊息來了,天子要召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