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平淡問,"可汗有何要求?"
慕容順小心說,"李大總管,不知能否留一支軍隊長駐伏俟城,協助安穩局勢?"
"這個,"李靖故作為難,"吾皇旨意,是讓我大軍,全部回朝長安。"
慕容順亂了心緒,急切說,"那大總管是否可以請求大唐皇帝,改變心意,就說是本汗所求。若大唐~軍隊都撤走,吐谷渾必生亂。"
國相慕容昭言,"是啊,李大總管,如今吐谷渾局勢還未安定,大唐~軍隊萬不可在此時全撤走,若沒有大唐~軍隊在此威壓,恐怕伏俟城,都要紛爭四起了。"
李靖挺為難的說,"可汗與國相言之有理,那本帥就擬一道奏摺,急送長安報於皇上,本帥也不知皇上是否會應允!"
"多謝李大總管,還請大總管多多陳述長期駐軍的必要,他日,本汗一定親往長安,叩謝大唐皇帝。"
慕容順舒了口氣,有唐~軍撐腰,他才能做他想要做的事,把吐谷渾事務處理好,而從伏俟城送急報到長安,一來一回也要幾好天,也讓他多些時間處理族中事務!
"好,那本帥就告退了,若皇上有了新的旨意,會立即告知可汗。"
李靖作一禮,即告辭。
"大總管慢走。"
慕容順和慕容昭送出了王宮門口,看著李靖離去的身影,兩人對望了一眼,都長舒了一口氣。
跟在身邊的王玄策卻很是佩服大帥,慕容順的反應果然在李靖的意料之內。
李靖曾與王玄策說,若向慕容順提出唐~軍即將撤走,那慕容順一定會央求留下一部分兵力幫他維護穩定的,那唐~軍就可名正言順留駐一部在伏俟城附近。
本來李世民既要求,以李大亮部駐防在伏俟城附近,但如今由慕容順提出來讓唐~軍一部駐在此,那意義又是不一般了。
只是李靖所說的奏報皇上只是個說辭,李世民已經有命令了,何須再奏請?
伏俟城外的唐~軍大營主帳內,李靖正在和幾位部將商議事兒。
"李道宗部已經到了何處?還有段志玄和薛萬均部?"李靖看著地圖問站在王玄策道。
"據所傳回來的情報,李副帥沿布哈河,抵達天峻山下,段志玄部和薛萬均、薛萬徹部過布哈河進沙柳河近,都已經抵達目的地。
這些地方河流眾多,山勢起伏,行進不方便,所傳訊息也沒辣麼及時!"王玄策道。
"這些地方還有不少未曾受打擊的吐谷渾部落,他們人數雖然不太多,只有幾千數萬眾,但鬧騰起來,也不是好事兒!"李靖看著周圍的眾將說。
青海湖西北岸的一些部落,總人數有七八萬之多,在此次戰爭中並未受到打擊,卻也沒有按慕容順發出的號令移動到伏俟城近,看情況,還有從這些地方離去,往西北遷移的動向。
因此這些部落也必須受到一些打擊,再帶到伏俟城附近來,才會讓他們聽話。
"下面本帥佈置接下來的任務,李孝恭部移動到伏俟城以西一百里處,監視白寧王、白玉王、高蘭王三部的動向,這三部是聚集在伏俟城周圍最大部落,也是最不願服從慕容順號令的部落。
特別是白寧王和白玉王,自恃族人眾多,大有抱團與慕容順分庭抗議的味道,若一有動靜,即動手打擊,將其首領控制住;
李大亮部,監視伏俟城近的情況,薛孤兒,從明日起,伏俟城的防備交給慕容順負責,你部回到大營駐防,你們即刻去做準備!"
"是,大帥,末將領命,"李孝恭和李大亮、薛孤兒都領命去做準備了。
"契苾何力、執失思力,你們兩部,也做好戰備準備,隨時聽從號令!"
"是!"契苾何力和執失思力對望一眼,頗無奈地應聲而去。
李靖又秘密地吩咐了王玄策一番,王玄策領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