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唱諾聲又起,"晉王進獻賀禮,《農書》九本。"
"臥槽,還有農書,快拿給朕瞧瞧。"
"臥槽,臥槽!"
在不斷臥槽聲中,李世民舉起了手中的書。
"房相、杜相、無忌,快來瞧瞧,這個更是寶貝了,小九兒有大功,有大功!"
李世民一直重視農耕,封建社會、農業大國嘛,很容易理解!
眾相群圍過來,太監一人發了一本;
眾相急急忙忙翻閱著,這一看不得了,居然全是實務。
耕種、育種、……,修水利、……;
飲食烹任,造麴、釀酒(傳統釀酒)、製鹽、做醬、造醋、做豆豉;
做齏、做魚、做脯臘、做乳酪、做菜餚和點心、……
抗旱保墒、選育良種、使用畜力、飼養家畜、蔬菜貯藏技術。
……
再看開篇,怎麼做好一個縣令!
下面分門別類,把一個縣治需要用到各種知識一一列舉,這才是怎麼當官的實務啊!
杜斷果決道,"不僅是九皇子有大功,而是要把這本書刊印天下,各州郡縣,廣泛印刷,並令各地官員認真學習並能應用。"
房玄齡恍然大悟道,"臣明白了,此次為何晉王李莊格物學堂能中七名進士,一是看了此書,一是看了那本王御史彈劾的那本書。"
李世民問,"房相,何解?"
房玄齡道,"《看圖識字》一書,陛下可能沒有仔細看到後面;
那後面有‘對子歌’,是專門教人寫詩詞的;
再後面是‘三字經’,是教人如何正當做人的。
對子歌、三字經都朗朗上口,好記好背,更易入詩!
而這‘農書’,就是更高一個層次了,專教實務,陛下莫非忘了,我大唐科舉主要考甚麼了吧!"
李世民立時雙目圓睜,中了七個進士的訣竅竟是在這裡!
"王氏誤朕!王氏誤朕!"
但他也只能是吼聲連連,卻不可能對太原王氏有何舉動,五姓七望同姓連枝、根深蒂固,即使是皇帝也奈何不了。
但李世民也更加覺得李治欠揍了,居然又是遮遮掩掩,不與朕說個明白。
真是既讓人愛、又讓人恨的,小九子!
……
《農書》畢竟只是講農業的書,所以許多人不會太感興趣。
並且到了此時,人們以為盛筵接近尾聲,下面不會再有節目了,有許多人都在穿外套,準備回府。
誰知道,太監唱諾聲又起,"晉王進獻賀禮,‘愛蓮說’詩詞一首。"
大戲終於開幕了!
這是李治故意指示太監、放在最後的壓軸大戲!
剎時前殿安靜了,妃嬪、公主、貴婦們也站著不動了,長孫皇后站在李世民身邊,一臉緊張,期待。
所有人都在安靜等待,等待唱諾太監朗誦詩詞。
"陛下,我好緊張,稚奴,會寫一首甚麼樣的詩給母后呢?是傳世佳作嗎?"長孫皇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