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李世民卻不遺憾,反而笑言:"高延壽出身名門才得以身居高位,其實能力平平。而且膽小怯弱,卻又好大喜功,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貨色,抓住他也沒多大益處,放他離開說不定還能有更大的益處。"
雖然沒有見過高延壽,但是透過這場攻城戰,李世民已經將高延壽看了個通透。
長孫無忌笑言:"陛下說的是,高延壽雖然失掉了遼東城,但是高家在高句麗根深蒂固,一定能脫罪的,說不定還能繼續領兵呢!"
李治笑言:"若高延壽還領兵的話,那倒也算是有功之臣,父皇不妨封他個官做,也不枉他對我大唐的一片忠心!"
李世民也莞爾,大笑:"若他真識時務歸順了朕,就憑遼東城這一戰他臨陣脫逃之功,朕也會重賞他的!"
廳中的一干將領得鬨笑了起來,因為打了敗仗而被封賞,這可不是榮耀的事,沒甚麼值得誇耀的。
……
長安早已豔陽高照、溫暖宜人,報捷的騎兵一路風塵僕僕終於趕到了長安城。
"捷報、遼東捷報!"
報捷騎兵在朱雀大道上賓士而過,只留下了一聲聲沙啞而又喜悅的呼喊。
長街上,聽到這喊聲的百姓全都愣住了,登時心中由衷的感到驚喜。
自從皇帝御駕親征之後,就一直沒有傳來遼東訊息,長安臣民還是有些擔憂的。
雖然皇帝帶了一幫子朝中名將,但是卻只帶了十六萬兵馬,如今聽到遼東大捷的訊息,所有人都長鬆了一口氣。
報捷騎兵來到皇宮,三省六部大官小吏們都興奮了。
雖然在出徵之前,很多文官們都對出征持反對態度,甚至為此鬧的不可開交。
但是,當皇帝真的御駕親征了,他們也十分盼望著大軍能凱旋,所以當聽到捷報訊息後,一干大臣懸著的心都放下了。
"遼東捷報?"
"大軍半個時辰就攻陷了建安!"
"甚麼?半個時辰就攻陷了建安?"
"建安可不是小城,高句麗對建安一直都十分重視,不止有守城大軍,而且準備十分充足!"
"要不說當年前隋東征,先鋒攻下建安也費了老大的勁!"
"陛下只用了半個時辰就攻陷了建安,可真是了不起啊!"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軍太強了,還是如今的高句麗太弱了?"
"聽說是氣球、火~炮立了大功呢,直接就將建安的守軍給打懵圈了!"
這是開門紅啊,而且還是一個好的不能再好的開門紅,若是能一直這麼順利下去,那就再好不過了。
當然是開門紅了,而當初為了打出這麼一個開門紅,李治可是下了血本了,他要求五隻氣球一定要把第一個城門炸塌,如此,我攻城大軍就多了一條進擊之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