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腳下的那些不入階雜牌靈田,只要外門弟子在宗內登記好,領塊代表植耕身份的木牌,便可以租賃進行耕種,而宗內一品、二品乃至之上的靈田都有專門的高階植耕或農官進行打理,絕無可能出租。
陸淵近年來的盈餘幾乎都花在這上面,才有了小院裡的靈田。
田裡有數列整齊的植株,約齊腰高,只是都已經乾枯,灰褐色的葉片都已飄落在地面,只剩下植株光禿禿的枝杈。
像是養死了。
“不錯,看來都成熟了。”
陸淵摩拳擦掌,眼裡露出興奮的光彩,別看地裡的植株一幅奄奄一息的模樣,恰恰相反,這正是名為地鈴的靈植的獨特之處。
這種正兒八經的一品靈植,它們能夠被利用的部位,正是深埋地下的珠粒狀塊莖,眼下的光景剛好是收割的好時候。
一品靈田中靈氣富集,其它的有利元素同樣充沛,但僅從外表上來看,和普通的田地並沒有區別,都是黒褐色的泥土構成。
掏出小鏟子,吭哧吭哧地挖了一會,就把一整株的地鈴刨了出來。而後小心翼翼的拿豬鬃刷子把上面殘留的泥土一點不剩的刷下來,既不能蹭破錶皮兒,也得讓泥土落回靈田。
這也是技術活,可惜沒人來聲“當賞!”
就在地鈴脫離靈田的那一刻,氤氳的青色升騰而起,似小團的朦朧霧氣般嫋嫋離開地面。
旁人看不見,摸不著,陸淵看得見,也摸不著。
只在頃刻間,翻湧不定的青霧便被莫名的吸力拉成絲縷,如長河匯海般沒入陸淵頸間掛著的一顆青玉葫蘆上,再沒有存在的痕跡,連陣清風也沒有留下。
這顆葫蘆只小指頭大小,通體青色,質似玉石,泛著極細微的光華,表面似乎十分順滑。
陸淵本沒有這樣一顆玲瓏小巧的葫蘆掛墜兒,直到拜入了山門,才發覺自己脖子上多了個小玩意兒,拿不走,扔不掉,好像養大的小狗崽兒,就認準了一個人,走到哪都跟著,甩都甩不掉。
陸淵低頭瞥了一眼,這小葫蘆挺精緻,看著光華,其實並不,它表面繪有極淺的線道,組成繁複而精緻的圖面。
葫蘆上層是鳥獸蟲魚,四生十類;下層是星辰日月,林木山川。
宇內永珍皆居於其上,細細觀摩,便有天寬地闊,山河浩蕩之感。陸淵初見時,如同鳴夏之蟬,得見四季,微渺塵埃,比於瀚海,耳邊似有洪鐘大呂,瓦釜雷鳴,內心震撼不知幾何,胸中激盪好久才緩緩平息。
但是別人就沒有這種感覺,就算把葫蘆頂到眼前,旁人也只覺得是個挺不錯的手捻葫蘆,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感想,如果不是還有幾分賣相,怕是連看第二眼也欠奉。
除此以外,葫蘆內部也另有乾坤。
煉氣期並無神識之說,只能察覺身體中緩緩流動的炁,但此刻,陸淵卻覺得葫蘆內部纖毫畢現。
那一團青色霧氣,被葫蘆吸納以後凝成極小的一點青色光點,停留在葫蘆上層一側。而旁邊還停有許多類似的青粒,它們體積相等,比這團剛出現的殘缺青點大了許多。
葫蘆上層的另一側,則是孤零零的紅色光點,顏色鮮紅,數量比青點少了許多,因為只有收割自己靈田中品質極高的靈植時,才會有紅霧出現。
至於葫蘆下層,還處在一片昏沉中,沒有任何光亮散發出來,也沒有任何光線能夠照進去,陸淵簡直懷疑裡面是不是放著個黑洞。
陸淵繼續挖坑,在太陽下山之前把靈田裡的地鈴們都挖了出來。
這塊靈田不大,分成四壟,按照太華宗內對地鈴三尺一株的栽種方法,可以種下三十二株,但陸淵這裡卻是每四尺載一株,共只有二十四株。
這是一種栽種靈植的法門,叫做“納盈”,得自葫蘆,從成功步入練氣期開始,再看葫蘆時便有這樣一種法門拓印進了腦海中,它最顯著的作用,就是用超出靈植所需的靈田面積,來提高培育靈植的品質成色。
靈植可用作藥用的部分,從大小,藥性等方面來看,可分為甲乙丙丁四種不同的階級,每階級又可分上中下,共十二等。
按照陸淵的理解,丁是垃圾,丙勉強能用,乙就是很不錯,甲就是棒極了。
今天收的地鈴,除了刨的第一株處於乙等的範疇,其他的都屬於棒極了那種,其中有十株處於甲上的範疇。
陸淵這些年的經驗告訴他,只有自己種植的靈植達到甲上的頂尖標準,收割以後才會有紅色霧氣出現。
這十株甲上品質的地鈴,也帶來了十團紅色的霧氣,在葫蘆里正好凝成了一個完整的紅色光點。
每十團一品靈植的紅色霧氣,便可以凝成一顆完整的紅色光點,若是紅色霧氣取自雜品靈植,則要更多。
那麼問題來了,這兩種光點兒凝成的時候,牌面挺大,可它們到底有什麼用呢?
陸老師很快用實際行動解決了這個問題。
他做了兩件事,掏出買了沒捨得吃的丹藥,並拿出測資質的三連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