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銀礦、鐵礦,李晟哪裡還受得了誘惑,不知怎麼和潤王商量的,大手筆入股支援。
儘管自以為動作較小,卻瞞不過精明的忠順王。這廝直接上門,揮舞著銀票要入股,寶玉當然沒理由拒絕,而潤王也默許了。
這倒讓表面疏遠的二人搭上了線,再多寶玉就不知道了。
當第一次提到海外建國時,不管李晟還是忠順都震驚不已,彷彿開啟了新世界大門,欣喜若狂。
要知道大順的宗室多數都是當豬養的,比大明時處境還差,起碼老朱家的王爺們還有封地,能在封地作威作福,甚至像寧王一樣自恃實力強大造反。大順的王爺們全都被拘禁在京城,根本沒有封地,只有封號這一虛名。
可怕的是這些宗室人生沒有追求,只能在家裡生孩子,一生幾十個,僅靠發的俸祿壓根不夠,多少家都過的一日不如一日。
這便不奇怪為何寶玉拿出世界地圖引導時,這兩人會激動。
不能在大順裂土封疆,海外卻有無數面積不亞於大順國土的蠻荒之地,完全可以作為開國的疆土,尤其這些土地只有極少的未開化野人,連種田都不懂,只要組織大順百姓過去開發,便有無邊無際的良田,未來繁榮不亞於大順。
簡直是想想就能在夢裡笑醒的美事,野心很容易被點燃。
其實這個時候已經錯過了航海大時代開啟的最佳年代,西班牙人已經成就了無敵艦隊,航行在各個海域,並建立了殖民地。
但仍有機會,尚有北美澳洲紐西蘭的大片土地亟待開發。
寶玉的計劃是先造船,建船隊,發展海貿,再利用海貿賺來的銀子開發武器,改良槍炮火藥。
若是朝廷能開海,這樣的程序無疑會大大加速。
站在風口的豬都能上天,但若是逆風的豬,恐怕會變成紅燒肉被人宰殺吞併。這是為何要推動開海的最大原因。
雖然出了不少主意,寶玉並不能在合作中占主導地位已經說明了自身的弱小。
但這個問題並不能很快解決,人才的培養、團隊的磨合等重要的東西都不是短期內能達成的。
不過,他並不急,作為一個十五歲少年,大不了在賈府被抄前的這兩三年裡將部分族人先運過去開荒。
寶玉為什麼堅持考舉人?是因為招募人才時,舉人比紈絝子有優勢。同時,舉人有同窗同年,人脈豐富。就跟後世讀長江讀中歐的暴發戶一樣,讀的不是書是人脈。
此外,在海外佔塊地方,併成功立足並不容易,更不是簡單的事。上世紀東南亞建立了不止一個華人政權,最後成功,被世人熟知且被聯合國承認的只有一個新加坡,人家還走的脫華親美路線。
眼下這個時代困難並不遜於此。
話說回來,大順雖然是漢人政權,與大清時的部分政策卻有不少相同之處,其一便是禁海。禁海並不是說朝廷不接觸海外來的海商或小國,而是不許民間染指海貿。
別看南海沿子有許多大海商,但他們嚴格來說多數都是走私犯。
南海沿子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分佈在南海沿岸的數個島嶼,包括後世的港澳、琉球群島在內,大順市舶司交易的物件不少來自這裡,合法貿易不足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