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代儒深深看他一眼:“讀書上進才有前途,你明白嗎?”
金榮只覺臉上又熱又脹,小聲答道:“是,先生,學生謹記。”
賈代儒讓他坐下,又問賈菌:“你也來說說。”
賈菌也是榮國府近支重孫,其母亦年少守寡,獨守著賈菌過活。因與賈蘭同命相憐,二人關係最好,同桌而坐。
別看他年紀雖小,志氣卻大,是個極為淘氣不怕人的。
上回金榮說寶玉秦鍾閒話,與寶玉小廝茗煙大打出手,鬧得學裡一片混亂,也有他賈菌一份。
賈代儒瞭解情況後,能不留意他嗎?小p孩,乳臭未乾,氣性不小,不能不好好磨一磨。
賈菌被問,倒是不怕,而是揹著手大聲回答:“立志要高遠,要以自己希望達到的境界來確立自己的志向;言行舉止要以良好的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要保持內心的善良與仁愛,行事寬容有愛心;同時對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遊刃有餘、熟稔於心。”
賈代儒滿意的點點頭,七歲孩子,能記住這些,不錯。
賈菌見他如此,不由得意,又大聲道:“這句話出自《論語·述而》,表達了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理想,也揭示了教育和學習過程中道、德、仁、藝的不同位置和作用。”
“也就是說,道是目標,德是根本,仁是依據,藝是追求仁德過程中的活動方式與手段。”
賈代儒捋著鬍鬚微笑讚道:“不錯。下學後來我書房一趟。”
學生們見此,不由羨慕,這是開小灶去吧?
金榮見此,又是嫉妒又是憤憤不平,雙眼死死瞪著賈菌。
賈代儒見此,又道:“金榮,你也來。”
同賈菌一樣,金榮也只有一個寡母,他實在不忍心這孩子走上歧路。
從前他因年紀大,常常力不從心,義學日常管理全交給孫子,可孫子並未管好。
近日也不知是不是因孫子上進,精神頭變好,身體也跟著一日好過一日,讓他有精力教育學裡的孩子。
聖人說要因材施教,他便也打算從性格資質著手,希望還來得及。
與賈菌自信滿滿不同,金榮心裡著實忐忑,上回的事被掀出來後,不管寶玉還是薛蟠,都疏遠了他,嫌棄他挑事,害的他們被打了一頓。
見此,學裡不少勢力眼都跟著孤立他,還總說一些嘲諷的話,什麼他姑媽璜大奶奶就是靠巴結璉二奶奶尤大奶奶過活云云。
小孩子家面皮薄,如何不惱。
每每想起秦鍾當日說“有金榮,我是不在這裡唸書的”,引得寶玉出頭,而他為了不被趕出義學,被逼磕頭認錯,心裡就有火。
可巧,王熙鳳不明不白的死了,沒幾日秦氏又死了,他心裡正痛快著呢。
現在山長找他,難道看出來他的心思了?
就連獨孫都怕賈代儒,更何況義學學子,金榮能不忐忑不安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