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下就吃掉,吃不下,也要咬他幾塊肉下來,讓山島老鬼子心疼一段時間。
···
“河津中隊什麼時候到?”
第二天。
即三月八號。
榆縣,山島聯隊司令部,山島老鬼子日常詢問參謀,河津中隊的位置。
對於援軍,山島老鬼子已經迫不及待。
“目前已經抵達和縣。”
“預計,今晚抵達遼縣,明天啟程前往榆縣,預計,下午能抵達。”
參謀回答。
和縣距離遼縣直線不到三十公里,公路四十多剛好,遼縣距離榆社直線距離也是三十公里,公路同樣是四十公里左右。
鬼子即便是甲等師團,也沒有實現全機械化,更別說一個乙等步兵中隊。
在輜重和武器都需要部隊自身攜帶的情況下,四十公里,是一個步兵中隊日行軍所能達到的極限了,再遠,不是不行,但會嚴重消耗部隊體力,一旦遇襲,會十分麻煩。
“知道了。”
所以,山島即便迫不及待,但也沒有命令河津中隊加快速度。
····
與此同時。
“杏子溝。”
獨立團團部,李雲龍看著預設的伏擊位置,然後視線向周圍擴散,最後定位在了距離遼縣至榆縣公路最近的38團——丁偉的老部隊。
幹掉鬼子河津中隊後,獨立團剩餘的武器彈藥,需要找個地方處理掉,以方便下一次任務報銷。
順便讓三十八團把武器彈藥給旅部,作為支付給旅長的四十噸武器彈藥。
理由嘛很簡單,幫忙轉運傷員,收拾戰場等等,以做到在鬼子援軍抵達前儘快撤離——這不算參加戰鬥,所以不違反合同條款。
當然,
目前還不清楚,既用作幫忙轉運傷員,收拾戰場的報酬,又讓三十八團給旅部,這一筆錢花兩次行不行。
但沒關係。
李雲龍還有備用理由。
戰後,戰士們體力消耗大,放棄武器裝備,以輕裝撤退,脫離鬼子的追擊!
“通訊兵··”
叫來通訊兵,給三十八團傳遞訊息後,李雲龍帶著集合的一營和二營,以及運輸大隊,向杏子溝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