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內的單兵反坦克武器抵達,必然能極大的提升成功機率,降低傷亡率。
“國內新研發的,反坦克刺雷已經運抵港口。”
“預計,六月二號就能運抵石門,訓練也十分簡單,使用方法和刺刀同源,立刻就能投入戰鬥。”
參謀回答。
“使用方法技巧和刺刀同源?”
“?”
一旁的石原莞爾聽到這一句話,腦海中浮現一連串問號。
反坦克武器,還能和刺刀使用方法相同?
這是什麼反坦克武器?
把刺刀換成重磅炸藥?
拿的起來麼?
石原莞爾並不知道空心裝藥原理,所以固執的認為,只有炸藥包才能有效摧毀坦克,而八路軍的坦克裝甲很厚實,想要炸燬,必須重磅炸藥。
“喲西。”
相較於石原莞爾,崗村的想法就簡單實用很多。
既然是透過了軍工部門的驗收,那就說明可以用,無非是難用而已,但再難用,還能用炸藥包難用?
至於戰鬥過程中的死亡。
那不是他一個方面軍指揮官需要做的事情。
他需要的是完成大本營的命令——和華北地區的勢力大戰,規模越大越好,持續時間越長越好。
崗村理解為何國內要如此做。
以及,在這場戰鬥中,訓練出足夠規模的精銳士兵。
上級給他關於傷亡的要求,只有一個——不要大於每月補充兵員。
而五月份,他獲得的補充兵員數量是——兩個師團,三萬五千人,還有受傷後癒合歸隊的一萬五千人,整整五萬補充兵員。
聽到這裡,崗村寧次終於開啟了傷亡報告。
“死亡一萬兩千人,手上兩萬一千人。”
雖然早有預計,但當實際傷亡數字出現在他眼前,崗村寧次依舊眼前一黑。
五月份,他傷亡超過了兩個師團的規模,單單玉碎就達到了一個師團數量,一萬兩千人,等於每摧毀一輛坦克,就要付出一百二十人的代價。
呼···
為巨大傷亡震驚過後,崗村寧次鬆了一口氣。
雖然傷亡慘重,但還在可承受範圍之內。
六月,國內開始全面動員,他獲得的補充師團是兩個半多,四萬人,足以彌補損失,甚至還有結餘。
武器彈藥也十分充足。
這場戰鬥,還能進行下去。
“把繳獲的坦克都集中起來拍照,然後讓報紙說,我們摧毀了敵人兩百倆坦克。”
崗村寧次深吸一口氣,說道。
這次戰鬥,問題已經不是兵員和物資,隨著帝國資金充裕,資源充足,這些都不是問題。
問題是,巨大的傷亡,造成的嚴重計程車氣低落。
想要解決這問題,就必須在宣傳上想辦法。
擊毀敵人兩百輛坦克,想必能讓部隊士氣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