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八路號稱是人名的軍隊,其主要軍隊組成,也是普通只拿老百姓。”
“為了切合他們這一稱號,吸引更多的只拿人參軍,八路軍所謂的根據地在政策上,也一度向普通只拿老百姓靠攏。”
“為無家可歸的人們,提供糧食和住處,收買人心。”
“這也是,為何蝗軍掃蕩期間,只拿人始終幫助八路軍的原因。”
“我不知道,八路軍背後的神秘勢力,向他們提供了糧食。”
“根據已知情報。”
聽到這裡,新任參謀長笠原少將報出了一份情報:
“特高課估計,太嶽山區,每個月可以獲得近十二萬噸糧食。”
“十二萬噸。”
“每個月。”
鈴木蕃二頓時嘴角一抽,忍不住卡殼。
每月十二萬噸,一年就是接近一百五十萬噸。
帝國去年在民國最富饒的地區,以經濟和軍事手段大肆蒐集糧食,也才向本土運輸了不到三百萬噸糧食。
他停頓片刻,繼續說道:
“就算是每個月十二萬噸也不夠。”
“完全不夠。”
“只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而土八路佔領的底盤,是這個國家土地最貧瘠,糧食畝產量最低的地方之一。”
“他們所謂根據地,甚至還嚴重缺乏水資源。”
“一旦人口過多,不僅僅糧食壓力加大,甚至連水資源都會嚴重匱乏。”
“其根據地內部還缺乏足夠的運輸能力,即便有糧食,運輸損耗也非常巨大。”
“只要我們不停的驅趕大量只拿人進入土八路根據地,那麼,就能加大其內部壓力,最終引發其內部矛盾。”
“破壞一個勢力,最好的辦法,不是外部壓力,而是內部矛盾。”
最後,鈴木蕃二語氣充滿自信。
聽完,一直沉默不語的多田駿深深的看了一眼鈴木蕃二。
這一番理論,他很熟悉。
很久之前,他就聽過,
來自石原莞爾的理論——帝國大軍壓境,但作壁上觀,引爆民國內部各勢力衝突,從內部徹底瓦解民國,待最後帝國再出手。
如今看來,這份理論可能真的比全面軍事進攻更好。
而石原莞爾自從來到華北地區,和他見了一面之後,一直在各地調查,對華北地區的軍政大事毫無干涉,也讓多田駿鬆了一口氣。
如同傳言,石原此人,即便政見不合,也不會破壞規矩直接衝突。
“笠原君,你覺得如何?”
多田駿看向新任參謀長。
“我贊同鈴木大佐的建議。”
笠原少將迅速明白了多田駿的意思,當即順水推舟:
“那就命令各縣駐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