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進來了!”
楊村。
通訊員向趙剛和李雲龍彙報了前線偵查的情況。
“各村堅壁清野都完成了麼?”
李雲龍再次問道。
“包括楊村在內,全部都已經完成。”
團部參謀回答。
隨後,這位參謀問道:
“團長,司務長問您要不要把楊村後面的倉庫炸掉。”
李雲龍來了之後,為了儲存大量物資,避免因為鬼子轟炸造成巨大物資損失,獨立團在楊村周圍建設了大量倉庫。
那時候,周邊也沒有多少木材,所以主要都是窯洞式倉庫結構。
最大的一個倉庫,就是楊村後方懸崖上的倉庫,經過數個月的擴充套件,能夠容納近三千噸各種物資。
當然,現在已經空空如野。
“沒必要浪費炸藥。”
“說不定,鬼子會幫我們炸的。”
李雲龍擺了擺手。
窯洞式倉庫雖然安全,但容量有限,地形限制嚴重,無法大量擴大規模,儲存和取用物資效率低,以及,還有容易受潮等壞處。
雖然陸老弟出品的彈藥武器,包裝良好,不容易受潮,但糧食總是沒辦法免潮的。
所以今後他打算建造鋼筋混凝土倉庫。
特殊物資清單中,是有鋼筋混混凝土的。
厚實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倉庫,直接蓋一米厚的,然後鋪上一層土,既防水防潮,又可以無視鬼子的轟炸,管理取用物資還方便。
不比,地窖式倉庫好多了?
這玩意,就算是擺在空地上,也不怕鬼子轟炸。
“是。”
參謀當即去傳達訊息。
···
“這是打算幹什麼?”
楊村後方。
一處空地上。
從新華社過來的,負責太嶽根據地印刷社組建的技術員許林,看著眼前獨立團戰士站在掩埋他們淘汰的列印裝置,有些不明白。
鬼子要來掃蕩了,掩埋裝置是正常流程。
但這個位置,是不是有些不合理?
怎麼可以埋在平地訓練場上,這裡沒有草皮,地形平坦,難以隱蔽新土痕跡,很容易被鬼子找到。
道理是有個道理。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但鬼子一個師團來掃蕩,必然會對楊村周邊進行詳細搜查,鬼子也知道,部隊習慣埋藏裝置,必然會掘地三尺。
但這種平坦開闊地形,小鬼子絕對不會放過。
甚至還埋了一部分老式新聞紙,劣質紙張,和大量兌水油墨。
後面更加離譜,更讓許林感覺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