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坡村村民大多數是哈尼族,哈尼姑娘以生俱來的刺繡天分讓她們有了刺繡的基礎,最小的五六歲開始學習刺繡,大的九十多歲還能眯著眼穿針引線。
哈尼族的刺繡以強烈的色彩撞擊為主色,紅藍綠黃相互交錯,精湛的刺繡在黑布或者紅布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以前,她們縫製衣裳,腰帶或者是頭飾。黃佳艾覺得他們刺繡的種類太過單一,縫製衣裳耗時費力,工程浩大不說,而且價格賣的高便很少有人賣,要是價格定得低,又和付出不成正比。
“我的建議是做些小玩意兒。比如說荷包、團扇、或者是一些掛件,耳飾,髮簪。”
“可是我們的刺繡只能在大的地方繡,如果你仔細看,就會發現我們的刺繡都是畫,表達的意思都不同。要是做成小件,那本表達的東西就不會完整。”
黃佳艾拿著刺繡的樣板:“荷包,掛件,還有耳飾髮簪,這些小物件一朵花、一隻蝴蝶就能完成。當然我們傳統的工藝也不能丟,以刺繡小玩意兒為主,但是賣手工藝品的店,也要有自己的‘鎮店之寶’。我們一旦開發旅遊業,面向的人群不止是棠川縣,還有外面的省份,以及國際的友人。很多國際友人喜歡的並不是大城市,反而更喜歡我們這種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地方,喜歡的肯定也是這些特別又惹眼的小東西。”
“外國人?咱們都不會說外國話。”
黃佳艾說道:“科技正在發展,以後的翻譯機多的是。”
“嗷。”
黃佳艾把手裡的刺繡樣板舉高:“好,你們聽懂了嗎?我的意思是,我們開始做一些小東西,然後價格標底一些。等我們的梨花谷開業,人流量肯定大,來旅遊的人都會留下一些紀念品,有時候哪怕是貴一些他們都會買,更何況我們並不打算把價格標多高。”
“那我們標多少才合適?”
黃佳艾指著樣板上的一朵花:“像這朵小梅花就可以繡在香囊上,標個十多塊錢肯定有人買。這麼一朵小花,你們應該要不了多少時間吧?”
“要是不休息,一天還是能繡好幾朵。”
“那就對了。我預計我們的梨花谷在明年3月份就要開業,下半年我們要對梨花谷做足夠的宣傳,把我們的梨花谷推銷出去,再一個今年魯沙梨也能結果子,有得忙活的。如此一來,下半年我們已經有很多的活,我們這些手工業的準備只能在年中就要完成。”
“我知道。”
黃佳艾說道:“大家現在有能力的就多繡一些,到時候我想辦法,是統一收回來一起賣,還是大家各自賣各自的。”
“統一賣吧。我們畢竟還有工作,田裡的梨樹也不能不顧,繡工藝品只能在空閒的時候進行,一家人繡半年也完成不了多少。”
黃佳艾覺得她說的有道理:“繡手工藝品就是咱們村裡的女人眼下的工作,大家一定要努力些。梨花的花期畢竟短,旅遊的時間大概就在每年的3月,4月。咱們的梨花谷不像水泡梨合作社一整年都在運作,每年賺錢的就是這兩個月,大家打起精神來。”
“總覺得這梨花谷……一年不開張,開張吃一年。”
“是這麼個理。趙姐,村裡的婦女主任是你嗎?”
女人點點頭:“對。上次水泡梨的理事長和副理事長,我都沒選上,前不久我被選舉成洗梨部的主任。我也是我們村的婦女主任,只是大家一直都對這個頭銜沒怎麼看中。咱們村的婦女,以前除了在家帶娃,好像也沒什麼要做的。”
“那是以前。現在的社會早就男女平等,那種男人賺錢養家,女人宅家養娃的思想早應該摒棄。女人也得搞事業,只有兩人一起奮鬥,才會創造出更多的財富。你既然是村裡的婦女主任,應該多花一些時間關心村裡的婦女,動員她們出來工作,用她們手裡的一技之長闖出一片小天地。”
“小黃,我覺得做衣裳好像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沒想到有朝一日真的能成為我們賺錢的本事兒。”
黃佳艾聽婦女主任說完,又繼續交代後面的事情:“刺繡對於你們來說很容易,不過要做成精美的手工藝品,且達到出售的水平,僅用這點本事是不行的。我已經聯絡到幾個有名的裁縫和會做手工的老師。”
趙春芳有些不開心:“小黃,你是不信我們嗎?我們從小時候就開始刺繡,不管啥圖案,只要能畫出來,我們就能繡出來。為啥還要花多餘的錢去找老師?”
黃佳艾見她急了,說道:“趙姐,你的意思我懂。我請老師並不是懷疑你們的刺繡能力,而是有我自己的想法。剛剛我才跟你們說過。你們要做的手工藝品有荷包髮簪、耳飾,髮圈,或者是一些揹包的掛件。你們善於刺繡,但沒做過我說的這些東西。珠子和刺繡的融合,吊墜和刺繡的搭配,團扇的製作,這些是村裡面之前沒有的,我得讓你們的手工藝品多元化。讓這些手工藝品能夠尋常的出現在大家的生活中,而不僅僅是秀成一塊兒布就這麼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