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先是商量朝廷新下來的命令,咸寧侯仇鸞上奏朝廷要求撥給軍糧。戶部下令,要求從湖廣撥給了。
這事情說大也大,說小也小。
不管涉及軍民兩方,車純自然要與李熙商量一二。
車純已經六十多歲了。年老體衰,不過倒是一個清官,凡是以清靜為務,與民休息。但是對很多人來說,這個巡撫,似乎都沒有什麼概念了。總體上來說,也算是一個好官,這種不受賄,不折騰,不亂搞的官員。對百姓來說也算是一件好事。
兩人商量完了。
車純隨意問道:“李侯,你對這個咸寧侯有什麼看法?”
李熙冷笑一聲,說道:“我家與他家不對付,少年得志,一點都不安分。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維持家門不衰。”
車純也能理解李熙對仇鸞的不對付。
首先,仇鸞的咸寧侯這個爵位,並非開國靖難所封,而是正德年間,平定安化王之亂,正德皇帝所封。新舊勳貴彼此之間不和睦,也是非常正常的。
其次,就是仇鸞的作風問題了。
提起仇鸞的平步青雲,不能不提大禮儀之事。在二十年前,剛剛繼承爵位的仇鸞,在大禮儀之中,旗幟鮮明的支援嘉靖皇帝,得到了嘉靖皇帝恩寵,這才有現在的地位,在郭勳倒臺的情況下。仇鸞幾乎是勳貴之中代表人物了。
但是這種做法,與老勳貴們的作風完全不一樣。
大部分勳貴包括豐城侯李家自己,都是以明哲保身為要旨,畢竟勳貴爵位已經與國同休,只要不犯什麼大錯,就能世世代代富貴相承。很多渾水也就不用多參與進去了。所以不會輕易站隊的。
所以在大禮儀初期,大部分勳貴都沒有站嘉靖這一邊。
這也是李熙鄙視仇鸞毛糙,不懂傳家之道。而仇鸞未必不鄙視這些老勳貴們都是一群酒囊飯袋。
車純對他們之間的矛盾,並不是太在乎,只是而今俺答在西北作亂,車純雖然是大明湖廣巡撫,也不能不關注西北軍事。
車純問道:“這位咸寧侯用兵如何?”
李熙冷笑一聲,說道:“用兵如何?他用兵之道,如何能有他投機一半能力,就不至於如此,當年安南莫氏做亂,大兵討伐,未交兵而歸,不就是他那個主將做的事情,在廣西銀起民亂。”
“咱們湖廣的民脂民膏,給他,都是浪費。”
車純微微皺眉說道:“豈有此事?”
李熙說道:“這事情邸報之中都有。我能騙你?”
車純不由皺眉,說道:“怎麼能如此?”
李熙說道:“怎麼不能如此?”他說到這裡,硬生生將後面的三個字給吞了下來。
這三個字,就是大禮儀。
大禮儀這三個字,可以概括從嘉靖登基以來到現在大明朝廷的一切政治活動。
從剛剛開始,嘉靖皇帝與楊廷和等人政爭,以及各任首輔的所做所為無不是以此目的。就拿而今的首輔夏言,夏言之所以被重要,就是夏言在禮法上造詣,如果翻開明代禮法,就會發現,明代禮法改易大多都是嘉靖年間。
就拿大家都熟悉的天壇與地壇。就是在嘉靖年間分開設立的。
一切政爭都以大禮儀的是非為是非。
當然在嘉靖初年之後,似乎大禮儀的氛圍變淡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