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叔大說道:“我陪周兄吧。”張叔大順手將周夢臣的圖紙拿了出來。
人與人是不一樣的。
張叔大是天下第一等的聰明人,又有數學基礎,看懂這圖紙並不是什麼問題。
可以說周夢臣從計算到設計,最後形成圖紙,都被張叔大看在眼裡,張叔大可以算是博文廣識,見多識廣,天下第一等的工匠,張叔大是見過的,在數學上有專長的人,張叔大也是見過的,但是從來沒有一個人如同周夢臣一般。本來尋常的東西。並不複雜的道理,在周夢臣的手中,似乎花腐朽為神奇。
這讓張叔大對周夢臣越發好奇。
張叔大表明之上平靜如潭水,但是內心之中早已有了波瀾,暗道:“周夢臣之所為,似乎暗合陽明先生,行知合一直理,似乎又暗合泰州學派之中,日常即工夫。日用即道理。”似乎卻有不同。
這也是人與人的不同的。
尋常人只能看見表現,就是周夢臣造了一個新奇的工具,而張叔大這樣的人才關注,周夢臣說做這些事情後面的邏輯與理論。
周夢臣所做的雖然簡單,但其實卻包含了很多後世科學邏輯與演繹。
這才張叔大著迷的地方。
所以張叔大主動提出幫忙。並且推薦了一處去處,卻是湖廣總兵府下轄的軍匠。
雖然有明一代,官造粗陋,但是這個時代真正有本事的人,大多也是在官府之中,之所以造不出來好東西,並不是他們沒有能力將好東西給造出來。而是大明體制之中種種弊端,不能將經費用到實處。自然也不可能造出好東西了。
而這些工匠為達官貴人私人打造東西的時候,卻是非常賣力了。甚至尋常人都找不到這裡。
即便周夢臣有一個官身,但是江夏縣與軍方不是一個體系之中,周夢臣區區一個小官,怎麼可能找上去。
也只有張叔大的關係,周夢臣才有資格登門。
不得不承認,軍方的工匠高手比趙九厲害多了。用了一日功夫,就造出了周夢臣想要東西。
只是整整花了二十五兩銀子。
東西不多,只是比較複雜精密,當然這也難不倒這些大匠們,只是需要加錢而已。
周夢臣微微牙疼。不過現在有錢了,並不是太在乎的。
唯一讓他無可奈何的是,他感覺這個圓鋸雖然外面用了鋼材,但是鋼的質量並不是太高。
估計高強度鋸木的話,更換的頻率會比較多,而且每一個鋸都不便宜,一個鋸片要一兩多。
鋸片消耗速度還是未知的,如果消耗太快,估計還比不上多增加幾個工匠的人工。
畢竟一個木匠,一個月也有一兩銀子上下,這還是大工,至於一些學徒,管飯給幾百銅板,也就算得上仁厚了。
周夢臣叫了一輛馬車,將這些東西拉了回去。
在養濟院之中,先是打造了一張木床當工作臺。就開始組裝了。這時候周夢臣乾脆自己下手。
好一陣子,周夢臣弄得自己很是狼狽,才將東西組裝好,上了油。
周夢臣叫道:“大壯上來。”
周夢臣設計的腳蹬機構,並不是後世腳踏車腳蹬,而是如同水車一般。前面有一個木杆,下面一個滾輪,只要蹬起來,就會帶動一側的齒輪,經歷齒輪傳動與放大之後,將力量透過鏈條傳導到圓鋸上面。而且為了保持速度,周夢臣設計讓兩個人的空位。
周大壯力氣很大。
他上起之後,剛剛幾下,還有幾分沉重。不過一會兒功夫,圓鋸就開始緩慢的轉動起來,慢慢的越來越快,直到圓鋸外面的鋸齒,就變成道道虛光,就好像沒有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