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每射出一波箭矢,都能破壞一批石柱,這種結果就讓這批箭矢的存在意義變得更加的複雜。
這些石柱雖然是陵墓的外部結構,看似與陵墓之內的機關沒有任何的聯絡,但誰又能夠肯定,這些石柱真就只是一些普通的石柱呢?
想想之前出現的圖示複製事件,這就說明其中的有些石柱可能比預想之中的要重要很多。
讓黃教授先整體分析一遍吧。
或許,這些被破壞掉的石柱,就是青龍七宿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些星辰,也代表著一些非常重要的隱喻。”
白寧的猜測讓江映雪無法反駁,如果石柱的破壞真的代表著某些變數,一旦他們腳下的密集箭矢來一輪齊射,也不知道這裡會變成什麼樣子。
“各位老闆,黃教授讓你們馬上停止施工。”
派出去尋找的人員剛剛出發,劉誠那熟悉的巨大嗓門就在不遠處嘹亮了起來,看樣子,是過去研究鐵箭的黃教授也發現了一些什麼。
對此,江映雪下意識地瞥了一眼白寧,對於他的敏銳嗅覺和謹慎態度再次表達了一些意料之內的欣賞。
稍等片刻,氣喘吁吁的黃教授在劉誠的攙扶下便快速趕了過來。
“各位,你們看看這根鐵箭,其材質並非是一般的熟鐵,而是混有稀有金屬的特種鋼材。”
氣喘了半天,黃教授才堪堪開口,並示意一旁跟著的保鏢將兩支鐵箭分別遞給江映雪和白寧。
之前的第一塊石條上就插有一支鐵箭,黃教授正是發現了這個,才去箭矢落地的地方去研究的。
如果說一根鐵箭含有稀有金屬,這還能解釋為巧合,但大量的鐵箭就像是同一爐鋼鐵裡面所煉出來的工業品,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如此高超的金屬冶煉技術,足以說明西王母使其的相關技術有多麼的厲害。
這種厲害,不僅侷限於冶煉技術,還包含有礦物的識別和開採技術。
雖然這種東西在當前十分的普遍,但放到幾千上萬年前的上古時代,這就會讓其於不經意間帶有濃郁的神話色彩。
“越王勾踐劍、秦始皇兵馬俑坑之中出土的青銅劍,這兩樣東西,一樣是鑄劍大師的傑作,一件則是秦國軍工的流水線產品。
這兩者所擁有的防氧化技術,越王劍是硫化銅技術,秦劍則是鉻鹽氧化處理方法。
其中的鉻鹽氧化處理方法,自從失傳之後,直到1937年才被再次發現。
1937年,距離元素週期表被提出已經過去將近七十年的時間,化學的繁盛程度可想而知。
金屬鍛造,看似是冶金業,是材料學,但若是缺少了必要的化學知識,其實和古代方士煉丹差不多。
運氣好了,瞎碰一些秘方出來,運氣不好,也能折騰出火藥炸死個人。
戰國時期的青銅器技術極其發達,這其中可能有先民日復一日的經驗積累,也可能,帶有一些令人遐想連篇的遠古傳承在其中。”
這些合金鐵箭,使得白寧再次聯想到之前的兵馬俑坑秦劍。
青銅器從出現到繁衍到巔峰,雖然也經歷了一千多年,但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就已經趨於頂峰,很多的青銅器,就算用現代的技術也很難復原。
這種成體系的技術,近乎於驟然出現,特別是在生產力如此低下的奴隸制社會,這很難不讓人遐想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