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山,更是華夏眾龍脈之祖。”
江映雪的回應點到為止,讓此時的這種交鋒變得充滿可能性與想象性。
崑崙山上有西王母,這也是山海經裡面的記載,至於瑤池在哪裡,則並沒有多少人能夠考證出來。
再者,崑崙山脈附近的湖泊眾多,怎麼輪也輪不到一座位於阿爾金山附近的古湖泊。
“說到瑤池的歷史記載,最為出名的還要數週穆王。
《列子·周穆王》記載,(王)遂賓於西王母,觴於瑤池之上。西王母為王謠,王和之,其辭哀焉。
其中在《穆天子傳》一書中記載得更為詳細,自宗周北渡黃河,逾太行,涉滹沱,出雁門,抵包頭,過賀蘭山,經祁連山,走天山北路至西王母之邦,又北行一千九百里,至"西北大曠原",終自天山南路歸都。
按照這樣的記載,瑤池應該在天山之側,這就顯得很搞笑。
如果要強行解釋,那麼就是書寫穆天子傳的人弄錯了天山南北路的概念。
周穆王在經過祁連山之後,順著與之相連的阿爾金山抵達羅布泊附近,隨後沿羅布泊北上天山,最終抵達西王母之邦(古樓蘭),然後繼續北上,順著天山北行一千九百里來到外蒙古大草原(西北大曠原),最終又順著天山南下回歸。
如果透過這種解釋,那麼你所說的幼澤是瑤池的事情,就對得上。”
雖然心中有很多的疑問,但白寧卻並未急著反駁江映雪的判斷,而是將網上一些很普遍的資訊給拿出來整體分析。
將其給融為一爐,忽略掉一些重要細節,再自洽上一些,確實可以得出羅布泊就是瑤池的結論。
這種論述方式看似在支援江映雪,其實也是在暗指江映雪牽強附會。
既然是牽強附會,那麼其結果也等同於猜測。
除了想要點出江映雪的結論過於武斷以外,還有就是想要糾正黃教授隱含的立場問題,防止黃教授受限於江映雪的僱傭關係,而不能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做出公平裁決。
白寧的此番旁徵博引確實很有效果,聽聞到白寧能夠對各種歷史文獻進行考究和自我思考,這立馬讓黃教授進入到一種純學術領域的思辨狀態。
“很多的人會將阿爾金山當做崑崙山的一條支脈,你能夠將其給分出來,確實非常的難得。
不過,我倒是認為,阿爾金山就是崑崙山的一條支脈。
縱使阿爾金山與崑崙山之間有一道狹長的河間山谷作為分界線,但以古人的視角去劃分山脈,根本就不會因為一條狹長的河間山谷就將其給單獨的分割開來。
例如說最為著名的太行八徑,古人可不會因為這八條通道而將太行山給分割成為一團碎片。
對於阿爾金山的單獨劃分,更多的則是基於地質年代的劃分,阿爾金山以元古代地層為主,而東崑崙山則以晚古生代為主。
再者,圍繞著塔里木盆地的山脈名稱,分別是天山、崑崙山和阿爾金山,阿爾金這個突兀出現的音譯名稱就很不和諧。
上半部的山脈統稱為天山,下半部的卻分為了崑崙和阿爾金山,這在稱呼習慣上也不自然。
所以,羅布泊若真是瑤池,那麼它確實在崑崙山。”
黃教授一出手,立馬就顯現出自身功底,直接將阿爾金山脈歸於崑崙山的支脈,可謂是一語點破白寧話語之中隱含的針鋒相對。
如此一來,不管是從各種歷史文獻,還是從古發音,又或者是地理位置上,羅布泊就是瑤池。
“如果羅布泊就是瑤池,那麼西王母就是樓蘭女王。
就樓蘭西域人的特性,其存在女王也並非不可能。
可是,史書記載,樓蘭古城人口不過萬餘,兵丁不滿三千,城牆更是用蘆葦和泥巴所鑄成的土城。
就這種漢兵至而城破矣的小地方,怎麼也不像是能夠承載西王母這種神話傳說人物的居所。
再者,在山海經之中言明,西王母虎齒,有豹尾,穴處,也即是一個住在山洞之中半人半妖的存在。
如果稍微美化一點,就是坐在洞天福地之中的半人半仙。
這與周穆王所經歷的事情可不一樣。
如果想要將神話和現實調和一點,周穆王確實到達過瑤池,但遇見的卻不是西王母本人,而是信仰西王母的樓蘭女王。
至於後來記載的古樓蘭城,也是西王母的信徒所建立,並非西王母所在的地點。
再結合一下雙魚玉佩的傳聞,那麼西王母如果已經死亡,那麼她的陵墓,很可能就在瑤池,也既是羅布泊。”
白寧看似在反駁江映雪和黃教授,其實是在紛亂中尋找契合點,算是一種炫技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