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暴亂
花陽郡遭了水患。
水患毀了莊稼, 沒了糧食,便鬧起饑荒。
朝廷的賑災糧還沒發到百姓手中,襄陽縣又突起疫病。
這疫病來得蹊蹺且兇猛, 不過半月時間,襄陽縣便死了一停人。
若非沈首輔同總督嚴啟年一道南下, 以雷霆手段穩住局面, 只怕現下城中怕是六停人都留不住。
災難接踵而來, 年過半百的何敬這段時日直接白了兩鬢頭發, 他看著走在前方年紀輕輕的沈辭, 感慨萬千。
當知道內閣首輔會在意這小小一縣,直接親臨襄陽時, 何敬不可置信又喜極而泣的跪拜相迎。可當看到是個年紀不大、通身散發著矜貴之氣的青年時, 他的希望又瞬間熄滅。
常在都城中養尊處優的金貴之人, 面對襄縣如今的處境, 又能堅持得住幾日?
因為在原知縣被斬首後,饑荒鬧起時,也來了幾位從永都而來的、能夠解決饑荒的“大官”, 在襄縣呆了幾日,讓他勸說百姓,以手中田地置換富商手中的糧食。
田地可是農民的命根子,沒有田地以後只能當富商手下的奴隸。可如今沒有糧食,百姓連命都會沒有。雖然永都來的大官屁用沒有, 可何敬卻猶豫了。
直到沈辭到來, 一眼看穿他們的把戲, 直接將這些富商驅逐出郡。
大災之後, 必有大疫。
而疫病起初,經大夫診治會傳染後, 沈辭更是直接下令封了花陽郡下各縣的城門。
在朝廷救援到達之前,先集結其他郡的大夫和藥草來馳援襄縣,又條理清晰的安排縣中各項事宜後,何敬從輕視直接變成了敬重。
他在襄縣當了幾十來年的官,對突發情況、治理之道本該經驗豐富,可在瘟疫來臨時卻不知所措,與沈辭雷厲風行的手段相比,確實有雲泥之別。
一道悽厲婉轉的聲音打破了何敬的沉思。
“大人,你們不能把我兒的屍體給燒了。”一個面容枯瘦、五十出頭的老婦人抱著一具同樣枯瘦無比的屍體,對著來人哭喊道。
在刑場周圍處理屍體的十來個縣衙小卒看到來人後,拱手行禮道:“沈首輔,何大人。”
沈辭頷首,看著刑場外圍著的無病百姓、病者和死人,問:“怎麼回事?”
他的聲音有些虛弱,臉色也慘白如雪,又隱隱透著一抹青色。他靜靜站在眾人面前,熱風裹挾著刑場旁邊亂葬崗的惡臭之氣,吹得他紅色官袍獵獵作響。
一個處理屍體的小卒回道:“沈首輔,死者家人要求土葬,不肯火焚屍體。”
按照襄縣習俗,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即便死了也要保持身體的完整。並且在死後得躺在棺木中入土為安,才能再次轉世為人。
在他們觀念裡,葬者,藏也,乘生氣也,是子孫後代福氣的來源。
落葉歸根,是他們最終歸宿。若是火焚,則是對死者的大不敬,更是毀了他們信仰。
可此次疫病會傳染,土葬會加重傳染。有棺材的土葬倒是還好,只是縣中百姓基本上買不起棺材,直接裹著草蓆埋入土裡,透過老鼠、蚊蟲類傳播,使得疫病更難管控。
而在沈辭下令將屍體搬至刑場焚燒前,已下過告示,詳細說明土葬的危害,襄縣百姓皆是理解支援。
如今他們又是受誰蠱惑,本該在各自屋中待著的民眾,此時此刻不顧疫病會傳播的危險,哭嚎著阻攔官府辦差。
群情激奮,黑暗中似乎有一雙手,在推著事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