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過後,叔侄倆在城外哭得像兩個可憐的孩子。
同一時間,譚老將軍在內室先給義子譚大洪蓋了蓋被子,接著坐在小孫兒的病床前。
望著小孫兒趴著睡的背影,譚老將軍佝僂了肩膀,像老了十歲在顫抖著肩膀喃喃道:
“就因為我是你的祖父,你就要受這樣的罪。孩子,祖父對不住了。”
回頭,他該怎麼對小兒子小兒媳以及他的老妻交代。
明荃從小到大,一直肩負著家族的期待,屬於是譚家人裡極少有的會讀書的孩子。
譚老將軍的老僕正要進來送藥。
當看到這一幕再也控制不住哭道:“老爺,您保重身體。”
又說:“您想哭就哭吧,這裡只有老奴一人在,沒人能看到,您別憋壞身體。”
譚老將軍終是搖了搖頭站起身,他還有許多事情要忙。
將軍也該流血不流淚。
一將功成萬骨枯,他即使要流淚,也是該為那些死在前線的兵士。
譚老將軍打起精神,開始巡視傷兵營。
在每一個營帳裡,他都會親自問一問將士們的受傷情況。
又特意去過問傷亡名單是否有遺漏,不能落下任何一個人。
將士們為國捐軀,他們的身後事補助銀兩,更要儘快去辦,哪怕活人受些委屈,也要將銀兩儘快落實送到他們親人手中。
在巡視的過程中,將士們展現出對譚老將軍的親近,也難得的對老將軍提出要求。
要求就是,好些兵士問譚老將軍為何不打下去,他們還想打,還能打。趁此開疆擴土。
譚老將軍笑看這些年輕兵將的臉龐,沒去解釋我們的傷亡情況和後勤保障,不足以一鼓作氣追到敵寇大本營。
就算打贏了,也沒有人力物力去把守和治理。不把守和治理就是一團散沙,收回來仍會出亂子。
更何況不止這裡在打仗,南面海峽口岸也在大動干戈。
也沒去解釋又處於新舊交替之時,常年的民生凋敝、百姓貧困,賦稅不堪重荷等等,以上都需要休養生息。
譚老將軍只是像個長者般,走到這些年輕兵將們中間,看看這個拍拍那個肩膀道:“會有那一日的。”
譚老將軍堅信,將來一定會出現比他更有成就的年輕將領,來替他完成今時今日沒完成的目標,終有一日會開疆拓土。
可見,關上國門,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境況還是很難的。
可是朝廷新派來的使官,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卻不是這麼回事兒。
新派來的使官姓丁,丁大人以前在朝堂上和唐大人還很不對付呢。
這次新皇派他出使戰敗國,他卻非要帶著唐大人一起前往。
“還成,還留著口氣,那隨我一起去吧。”
唐大人低頭看看自己包的像個木乃伊:“我這副模樣怎麼去,你這是在寒磣誰吶。”
“我可沒空寒磣你,讓你去,你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