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兩個人是打聽誰家的?”
“找撇子叔家,說是叔家大女婿的姥姥和二舅。”
石九嫂子聽到是這麼近的親屬關係,這才放心,對兒子特意囑咐道:“對,往後甭管打聽誰家,你先問一嘴他們是什麼人再告訴住在哪裡。你別不耐煩問,以免咱家瞎告訴,容易引著一些不著調的上門。熟悉的知道咱家是熱心腸給指路,不知道的以為是故意的會落下埋怨。”
“那埋怨啥。”
“埋怨將借糧的給引上門唄。”
說完又一嘆:“村裡最近有好些家親戚上門。”
石九嫂子的大兒媳在屋裡喊道:“娘,你去撇子叔家訂豬肉了沒?不是說要買幾斤肉醃上留作過年吃?”
“吃啥吃,一天天就知道吃好的,年節好過,日子難過”,石九嫂子先小聲嘀咕兩句才回話道:“今兒不去了,你撇子叔家來客了,我上門提買豬肉,到時候你撇子叔給不給親戚臨走裝幾斤?可別給你嬸子家沒事找事,不著急,趕明兒再說吧。。”
……
一大趟新建的房子,最靠邊的牆圍子是用青磚蓋的。
以往朱興德的姥姥在村裡聽說誰家蓋新房,蓋的那種房身是泥牆,只房蓋用瓦,那種泥瓦房能蓋得起這麼一大趟在她眼中就夠了不起的。
沒想到左家連房身都是用青磚建成,外牆也用了磚。
朱興德的姥姥望著一排闊氣的大房子,有些恍惚地尋思:
這裡就是外孫的新家?
咋那麼不敢相信呢。
以前外孫是二混子。
沒想到幾年過去,當年不著調的外孫子,不僅沒被抓進牢房蹲大獄,而且還能這麼有出息。
人吶,可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朱興德的姥姥尹王氏還有點緊張, 連著兩次抻抻帶補丁的棉襖衣角, 很怕多年不見給外孫丟人露怯,扭頭問二兒子:“我看別的院門都關著,就這中間家敞開一半,裡面應該有人在。”
朱興德的二舅舅鬆了口氣, 終於到地方了:“那就推門進去問問吧。大姐提過, 德子和他岳父岳母住在一起,應該就是這家。娘, 你進屋備不住就能見到德子。”
倆人快要凍死了。
一路上, 只在他們西山鎮出發時搭到了捎腳車,之後從鎮上到遊寒村全靠徒步走。又冷又餓。
一聽能馬上見到外孫, 尹王氏重新鼓起勇氣敲大門喊人。
邊敲門還邊抱怨道:“別提你大姐, 提她我就生氣。佔你們便宜不算,還跑到這裡丟人現眼。她要是沒吵嘴說禿嚕了,我都不知道她竟然跑到德子這裡想佔便宜。”
不為大女兒那件事,不是擔心德子在岳父家抬不起頭做人, 說句實在的, 她一大把年紀壓根兒不能折騰來。
她這一趟主要就是來解釋的。
“誰呀,是誰來啦?”白玉蘭攥著筷子, 家裡正吃飯呢。
從屋裡出來, 剛走沒兩步路就看到在大門口探頭探腦的老太太。
“你找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