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瑪,這真不賴她呀。
主要是她好長時間沒罵架。
忙啊,忙得頭不抬眼不睜在掙錢,憋得太狠了,一時就超常發揮了。
……
隔壁屋,朱老二媳婦孫氏聽到動靜還疑惑呢,好像大嫂和小姑子吵吵起來了。家裡好久沒人吵嘴了,這是因為點兒什麼呀?
奈何她倆孩子很能作,在炕上又瘋又鬧,拿個破棍子舞舞玄玄的還摔倒在被垛上,孫氏想聽幾耳朵都聽不清。
孫氏呵斥兩嗓子:“快別鬧了,再鬧扒你們皮。”
孩子們才算消停下來,孫氏開啟炕櫃翻找布。
“娘,這色好看,你翻出來是要給做我做新衣裳嗎?”
“你看我像不像新衣服。”孫氏瞪眼女兒。
孫氏的女兒噘嘴道:“我要糖,你說看你像不像糖。我要絹花,你說看你像不像朵花。我現在要衣裳,娘又說自己像衣服。娘不給就不給,說話卻噎人。娘,我現在回答你,你叫四不像!”
“你個臭丫頭片子,慣得讓你吃飽飯了,我今兒非得揍你,揍得你知道知道誰是家裡大王。”
孫氏的閨女早在孫氏舉起棍子要抽人時下炕,滋溜一下跑了。
孫氏氣的緩了好一會兒,這才重新打量起,炕上那塊捨不得用的新布,打算送給小稻新出生的小閨女。
本來下奶的東西,孫氏早就準備妥了,沒打算給加塊料子。
這塊料子是她孃家給的,是很貴的紅錦緞,在鄉下這種地方屬實難得。
可是聽說小叔子家裡生的是女兒,孫氏認為禮更應該厚幾分。
就這時候才應該交好呢,對不對?
別人越是輕視,她越要重視,這不就能顯出她的用心了嘛。
孫氏想著,送緞子給小稻撐些臉面,讓左家人和外面人好好看看,咱老朱家人沒嫌棄生的是女兒。
至少她這個做二嫂的,態度極為端正。
……
隔壁的隔壁,朱老三媳婦李氏,雖沒有好孃家給的錦緞拿去借花獻佛,但是誰也沒想到,她手中攥著的下奶禮,卻比任何人都貴重。
是一塊帶著“福”字的小銀牌。
可以用紅繩拴上銀牌戴在新生小兒的脖子上,也可以戴在手脖或腳脖上。李氏的靈感來自甜水從府城回來戴的銀吊墜。
銀子沒多重,貴的是做工,攏共花了李氏十二兩銀錢。
這小銀牌還是她前不久去縣裡看朱老三,特意逛遍縣裡首飾鋪子咬牙買下來的。
那天在縣裡,朱老三問李氏:“好不容易來次城裡,你咋啥都沒給家裡買呢。給孩子們買點兒吃的,或是自己看中什麼添置些也好。”
問完,朱老三也知道他媳婦在十里八村都是數一數二的會過日子,比他母親那麼一把歲數的人還節儉。應是咋勸花錢都沒用。
卻沒想到李氏將那銀牌拿了出來,還告知動了家裡積攢的銀錢。新結算的釀酒工錢竟然沒夠花。
這事不聲不響辦的,屬實將朱老三嚇的一大跳。
一個常常喜好花錢的敗家娘們幹出這種事,他不會意外。
比如他二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