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花聽話聽音兒。
之前在倉房幹活沒聽清是怎麼一回事兒,這回只聽幾句心裡就明白了。
啊,這是為掙糟糧的那幾個銀錢,拐著彎兒的已經給她家聯絡好再買十六頭豬羔子。
她家多抓豬羔子,不就能多收糟糧了嘛。那能讓人家白聯絡嗎?指定就要先收眼前這仨家的。
你看看這個用心良苦的樣。
為掙那一兩半兩的糟糧錢真拼啊。
不過,養三十頭也不是不行。
秀花心裡一動。
在心裡極速合計。
一頭雙滿月的豬羔子差不多是二兩銀錢買回家,一頭豬羔子吃到來年出欄,會花用的糟糧價錢,攏共差不多是不到一兩銀錢。
這個她和大孫女婿特意細算過。朝喂的肥肥胖胖的方向使勁,一頭豬也就是不到三兩的本錢。
剩下的就不需要再花什麼錢了。
像酒糟、豬食菜、蓋豬圈兒的大石頭等等都可以忽略不計,這些不用花錢,就是費功夫累人,一喂就是大半年。
那養豬還能有個不累人的?
又想不累又想掙錢,那是天上掉餡餅。
像是咱家如若打算養到二百斤就出欄賣呢,最好的肉,眼下價錢是28文一斤,後鞧怎麼也要二十五六文錢。這些年,豬肉價就只升沒降過,這方面差不了太多。
那麼一頭豬二百斤,去掉三兩成本後,再勾一勾豬頭豬尾巴豬下水,怎麼也能純掙個一兩銀錢,喂好了甚至能剩下一兩半到二兩。
養三十頭就是淨剩……
這還只是為圖省心,直接就把那肉賣了。
其實要是人手夠,能幹的過來,秀花心裡有琢磨過,賣豬肉乾啥呀?將那肉做一做,打比方說,咱家兌下個鋪子,包包子賣,能比純賣肉掙得多。
而且就這,還沒算咱家豬,到明年自個還得下豬羔子呢。
你算算,一年下兩窩,兩窩豬羔子,豬羔子和豬肉可是兩個價錢,豬肉要是二十八文錢一斤,賣豬羔子就是四十文一斤,又是一大筆錢進賬。
秀花極快地在心裡轉悠著小賬,她不僅要算之後掙的,還要算前期投入。
其實這才是最關鍵的。
你當別人不會算賬嗎?誰不想掙養豬的錢。
但那要有錢投入那麼多,養一頭兩頭的,能見到幾個辛苦錢?想掙多就要養得多,大家都懂這個道理。
而大家為啥沒養,除了擔心豬瘟豬病死外,沒錢養才是最關鍵的。
比方說,像咱家這回要是真養三十頭豬羔子,眼下只買那糟糧餵豬就要三十兩白銀花出去,一頭豬一兩,三十頭。
就這,還沒算三十頭豬羔子的本錢呢。
豬羔子是四十文一斤,雙滿月的你就算吧,一頭能有四五十斤,是不是要照二兩準備?
加吧加吧,這就是多少銀錢來著?在豬這一塊,咱家至少要準備出九十兩。
錢啊錢。
秀花聽的心動,還矛盾,面上卻毫無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