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因就有果。
現在朱興德帶著六子,甭管敲開誰家大門,只要喊上一句:“來人是左家大女婿。”
遊寒村各家各戶都會出來人,還基本上迎出來的都是當家人。
誰見到朱興德也會熱情地先問上一句:
“你爹孃他們回來啦?快進屋,外頭下雨。別站在外面。”
朱興德要是能分辨出來從岳父那裡論該叫什麼,他坐在人家炕頭,會主動喚人家一聲大爺爺,六伯,七叔,八爺爺的。
他要是不知輩分該怎麼論的,就看面相叫一聲叔伯。
通常蒙對的時候多。
要是趕上叫錯,反正對方會主動糾正他,解釋說你叫錯了,不是你該叫我叔,是從你岳父那裡論,我該叫你一聲大姨夫。
至於收什麼。
客氣完開始說起正事兒。
朱興德會“見人下菜碟。”
比方說,他此時來的這家,從岳父那裡論,他該叫聲八爺爺。
這八爺爺家在他眼裡屬於特困戶,家裡人口多、地少。
那就不提收別的了。
朱興德直接就指著地上攤晾的糧食道:“收長芽子的苞米和高粱,還有好一些的秸稈,給你老現結銅板。”
“你家要這個作甚?又不能吃。唉,自家有這樣的糧食都很犯愁,你竟然還要買。小子,你岳父知道你來俺家收這些不?”
這一聽,就知曉這家人品厚道。
人家沒有一聽到給錢就急火火地賣。
先問問左撇子知不知道這事兒。
擔心當老人的不知曉,咱暗下里賣給人家女婿,回頭那不是會讓人戳脊梁骨嗎?
朱興德急忙笑著解釋,就是他岳父讓來的:
“八爺爺,我是帶著名單來的。
我家要養豬,我爹一下子就想起您家,說讓來問問,那長芽子的人不能吃白瞎了,還不如我家買來留作冬日餵豬,然後讓您家得一些銅板。
雖不多,但也能用那銅板換一些飽肚的糧食過冬吃。
這不嘛,我出門前,我爹特意從屋裡跑出來,站雨裡抹著雨水囑咐我,買誰的都是買,先去東頭你八爺爺家問問,囑咐說你家要是有,先讓買你家長芽子和捂的。”
朱興德的解釋,使得這位八爺爺心熱乎乎的。
聞言,一邊急忙領著朱興德和六子去看他家那些糧食,一邊有點兒抹不開臉兒說:
“你說就這點兒破玩意兒,哪裡還值當收你家銅板。日子要是好過,我和你爹關係擺在那呢。反正人吃不了,何至於收錢,秸稈也不是什麼值錢的物什。”
遲疑了一下:“要不,娃,你拉走一些得了,不要銀錢。”
心想:一咬牙一跺腳,讓孩子挑著拿點兒得了。
朱興德卻不同意。
咱來幹啥的呀,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