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下一堆玩具正在吹風的時候,地表同樣也非常的熱鬧。
這是一處在公開地圖上並沒有被標識的機場,就在地下那片面積近一百平方公里的軍工區域正上方。
一座寬闊的雙聯機庫內,停放著兩架深灰色啞光塗裝的飛行器。
砍掉了隆起的駕駛艙之後,扁平的機身任誰一看就知道不可能把飛行員給塞進去,那最終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這是兩架無人機。
無人機代號利劍,機身整體呈平滑的流線型,採取了飛翼無尾以及翼身融合的佈局,這種設計可以讓這兩架飛機的雷達反射訊號非常之低,具備非常良好的隱身能力。
因為是無人駕駛,所以可以輕易的做出各種高難度激動動作,正常航行速度1.2馬赫,最大航行速度2.3馬赫。
同時也算是pla迄今為止,研發出的體積最大的一款無人機了,已經趕上了一些輕型戰機。
兩架飛機的部分製作材料,已經由傳統的金屬材料替換成了新型的金屬—非金屬合成材料。
高達百分之六十都是由新型複合材料製成的,所攜帶的導彈組成部分也是有百分之八十的複合材料。
不僅所有零部件對於各種嚴苛環境能更好的適應,而且也大大的減輕了無人機的重量,地下那些正在吹風的玩具同樣也是如此。
更輕的重量就代表著可以攜帶更多的彈藥,各種彈藥的裝藥可以更多。
華國的材料革命現在已經影響到了生產製造的方方面面。
這兩架無人機在地下吹風完畢,現在處於飛行測試階段。
機庫裡並沒有地勤人員,只有一些穿著白大褂的科研人員拿著一個平板在查閱或記錄著什麼。
“利劍1測試樣機第156次飛行測試工作馬上就要開始,請現場人員前往安全觀測地點!”
忽然廣播響起了一則通知,所有科研人員魚貫的來到了停機坪隔壁的一座觀測站中。
五分鐘後,兩架無人機緩緩啟動,一陣刺耳的發動機轟鳴聲迴盪在整座機場之內。
慢慢的開出機庫後開始在跑道上滑行,尾部噴出的尾焰使空氣一陣扭曲,只見兩架飛機速度逐漸加快滑行了三百米之後,如旱地拔蔥一般直衝天際。
觀測站中,一群科研人員看著幾塊螢幕上顯示出的畫面,這是無人機上的幾個攝像頭所拍攝的各個角度的畫面。
幾名飛行員看著無人機的飛行動作不時的和科研人員們討論一些飛行動作該怎麼繼續改進。
這次無人機的飛行任務是飛個一千五百公里之後再返回,期間由大氣層外的衛星與平流層上的彩虹無人機進行導航。
整個起飛降落過程全都是無人機自動控制姿態。
初期是人工在固定模式之下進行控制起飛,而飛了那麼多次之後大家已經蒐集了足夠多的資料,可以開始讓無人機自己去放飛自我了。
整個飛行過程,無人機只具有一些固定目標資料資訊,如地圖、航線、機場地點、氣象、必須經過的幾個目標地點等資訊,期間起飛、飛行、降落全都是兩架無人機聯合天上的一堆彩虹組成一個叢集自己去計算出來的。
當然,全程都是由羲進行監督的,情況不對羲會第一時間接管無人機的控制權,飛行員也可以在指揮中心躺進特製的駕駛艙內進行沉浸式操控。
pla空軍在開始的時候對此一直都在發牢騷,日常飛行訓練大家飛的好好的,忽然一架利劍就衝進了己方的空域把大家嚇一跳,搞得一陣雞飛狗跳。
不過久而久之,大家也習慣了,這也成了pla空軍的一項快速反應訓練專案了。
現在pla對利劍1攻擊無人機非常的滿意,估計就在兩三月之後就會定型生產裝備全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