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半導體行業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但我想你們最多也只是做個上游供應商就滿足了,估計沒有誰真的想去和晶片聯盟競爭。
而汽車與船舶就很合適,市場足夠大,涵蓋的產業鏈也不像半導體那樣,就連最簡單的一些環節對工人素質要求都非常的高。
鈦國七千萬人口剛好可以孵化出這樣的兩條產業鏈出來。”
羅伊頓時就明白了:“你是想將汽車與船舶作為鈦國的產業支柱,其他一切產業都圍繞著這兩者來發展。”
“對,因為這二者所涵蓋的行業非常的廣泛,對於其他很多行業來說並不會搶佔過多的資源甚至還會產生一定的助推的作用。
而且現在是全球化時代,我們造不出來的東西找其他國家買不就行了,你們別忘了,馬甲公司也是洪荒陣營的一員,我們是不會陷入華國那種核心零部件與原材料想買都買不到的窘境的。”
所有人都瞭然的點了點頭,其實陳滔滔就算不提醒這一點,其他人也無所謂。
因為他們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需要什麼東西自己又造不出來,買不就行了?
其實“買不如造,造不如租”這種貿工技思想並不是那麼的一無是處,不過具體要看在哪提出的這個觀點。
內地的話,肯定是對這種思想深惡痛絕的。
但是換成歐萌的那些玩家,對於這個思想輕而易舉的就接受了,甚至歐洲很多玩家都非常的奇怪,為什麼內地這麼反感這個思想,而鈦國同樣也是這種情況。
其實問題還是出現在人口數量上面。
內地有十幾億的人口,當然可以什麼都自己搞,但是換成鈦國,陳滔滔根本就沒有什麼想什麼全都要自主研發的想法。
甚至他都覺得能搞定船舶、汽車這兩條線就已經夠了,其他航空航天、大型工程裝置製造什麼的想都沒想過。
畢竟鈦國只有七千萬人,不去買自己研發的話,這是想要將每個人都當成超人來用?
同時,這不僅關係到鈦國以後的發展,也是為了讓內地的工業體系開枝散葉,這也是技術轉移的目的。
米國滿世界的技術轉移,所有技術都在他的工業體系裡面,這就相當於很多免費勞動力在幫他推進工業體系,現在的南朝和灣島就是這樣的,半導體產業看起來紅紅火火其實都是在為米國打工。
之所以拋棄日國那是因米國發現日國這個同樣是蒸汽時代裡殺出來的玩家,靠著自身的底蘊已經開始超出掌控了,所以就心生警惕。
不然的話真要靠已經開始產業空心化的米國本土進行工業體系的推進,完全就是天方夜譚。
像現在這樣,鈦國、新內亞島、東黑都算是承接了華國的工業標準,而且不像米國那樣一天到晚都忌憚自己產業轉移的目標。
害怕,那是自己沒有底氣,陳意可不怕被其他人超過,因為他有這個自信。
以華國的人口數量與素質根本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倒不如將產業鏈的一些環節分配出去讓大家共同的進步,拉攏更多的工業人口加入自身的工業體系,這也是全球化時代產業分工的真正含義。
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都要擔心一個人口不到一億的國家超過自己,是多沒有信心才會這麼想?
陳滔滔說完產業佈局的問題之後,只是意味深長的給了所有人一個提醒。
“雖然我們賺了一大筆錢,不過我還是建議你們最好趕緊花掉手裡的美元。
當然,留著也沒問題,不過你們得做好美元貶值的心裡準備。”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