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真正的量子計算機他剛穿越那會兒都還沒被製造出來,而生物計算機藍星各個有實力的玩家從八十年代開始都已經搞出了一堆成品了,二者也並不衝突,利用生物計算機在其內部實現量子糾纏又不是不行,沒必要那麼涇渭分明。
生物計算機的優點有一大堆,體積小、效率高、容錯率超高,可自我修復且穩定性好,儲存密度是普通磁碟儲存器的萬億倍。
還具有超強的並行處理能力透過一個狹小區域的生物化學反應可以實現邏輯運算,數百億個dna分子構成大批dna計算機並行操作。
又因生物計算機的元件是由有機分子組成的生物化學元件,它們是利用化學反應工作的,所以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可以工作了,並且電路間也沒有訊號干擾。
說了這麼多優點,而且現在藍星已經有很多實驗室裡都做出來了那麼多成品,那麼沒有被大規模應用肯定是有原因。
生物計算機哪都好,但就是有一點讓其被打入了冷宮——資訊提取非常非常非常困難。
這麼說可能有點抽象了,舉個具體的例子:某宅男硬碟裡一部時長兩個小時的學習資料,在普通電腦上,排除掉那些想要反覆回味的,最多兩個小時就可以看完了。
當然,可能也說不定連半個小時不到就被一些猴急的人給快進完畢了,但是用生物計算機來看片的話,這部片子估計要放十年才能放完,比幻燈片牛b多了。。。
這尼瑪誰能忍?
想象一下,一臺生物計算機在一天之內就完成了人類迄今為止所有的計算量,下載一部學習資料,所需時長超過一秒鐘都可以直接說這臺機器太垃圾。
但是想要讓這部片子播出來,卻因為超慢的資訊提取速度得熬個十年,誰都受不了啊。
這也就是生物計算機沒有被普及的原因。
不過陳意表示他要發揮他的傳統藝能——大力出奇跡。
具體工作可以分為三步:
1.把蛋白質化學生物反應訊號轉化為電訊號。
2.找到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其必須能接受陳意為其編寫出的一套特殊演算法,從而解決資訊提取速度超慢的問題。
3.開發出相關軟體生態。
第一步其實藍星已經解決了,現在光內地的那些科研機構就搞出了不下二十種生物計算機外接裝置,每一種都能很好的把生物化學反應給轉換成電訊號。
第二步是最困難的一步,也是生物計算機產業最大的一個攔路虎,解決了這個問題,其他兩個問題就都是用能錢解決的問題了。
第三步陳意也一早就有了腹稿,還是大力出奇跡,只不過這一步是靠著人工智慧進行窮舉法運算。
他準備先編寫出一種適用於生物計算機邏輯運算的作業系統生態,他再和人工智慧相互配合不斷的磨合最佳化直至大功告成。
這種方法也只有他這個開掛的才能在短時間內搞定,人工智慧的話軍團就可以勝任,而現在洛天依成了強人工智慧之後甚至不需要陳意她自己就能完成全部工作。
作業系統的話陳意已經弄出了一套相容性非常好的洪荒生態系統雛形,利用其優秀的相容性直接和生物計算機來個硬碰硬,不斷的找出bug進行最佳化就行了。
現在這個實驗室的工作就是培養出海量的蛋白質進行一一篩選。
或者瞎貓碰到死耗子運氣爆表讓陳意給撞上一種合適的蛋白質分子,又或者根據統計的資料結合所有樣本的一些優點,自己設計一種理想的鹼基結構然後不斷的除錯,讓蛋白質分子向著這個結構變異,人工合成出一種僅僅只是為了生物計算機而存在的蛋白質。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