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入大廳,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大廳內的格局佈置讓人感覺這就是一個塑膠大棚內部。
一個個被整齊分割的方形玻璃培養皿種植著各種耐旱植物,不過透過透明的玻璃可以看到器皿底部一小半的土壤結構是沙子,但是上層已經完全變成了黃褐色的土壤,這是沙土粘合劑的效果。
沙土粘合劑——陳意前世18年由山城交通大學易教授帶領團隊發明的一種改善沙漠土壤的粘合劑,是從幾種草本植物中提取出來的某種植物纖維。
土壤微粒之間都有作用力,能夠構成一個整體,而沙子之間是鬆散的,沒有這種力。
易教授在陳意的引導之下去年上半年就發明出了這種粘合劑,賦予沙子顆粒這種力,這樣就可以把沙子粘合在一起轉化為土壤,保證“沙變土”具有能夠儲存水分、養分和空氣的屬性,同時能滋生微生物。
整個過程只需要兩分鐘的時間,然後再種植各種耐旱作物持續的對土壤進行改善增肥。
此時大廳內易教授正穿著白大褂帶著幾位同樣穿著白大褂的年輕研究員正在一顆刺槐前記錄著什麼,直到陳意走到他們身邊對方才發現這裡多了一個人。
“陳總,你來了。”
“好了,易教授,不用客氣,實驗進行的怎麼樣了?
土質檢測結果如何?
成本大概是多少?”
陳意沒有多餘的廢話直接上來就是三連,而易教授同樣也沒有多餘的廢話馬上給陳意講述了相關情況,他一臉興奮的說道:“沙土粘合劑確實算是成功了,我們在克拉馬衣沙漠的一百畝實驗用地,這半年來實地種植了七十多種其他地區不同的植物,麥子、水稻以及瓜果蔬菜都有,長勢非常旺盛。
幾天前我們對實驗田中“沙變土”的土壤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土壤以前微生物為零現在已經出現了微生物,還有氮、磷、鉀等微量元素,共11種物質全部達標!
要是大規模應用的話大概每畝地改造的成本為2700元。”
陳意聽了之後臉色一黑,不到三秒就從他嘴裡蹦出來一個數字:“四千一百零五億美元!”
???
易教授和一群研究員腦袋上升起了一個問號,不知道陳意是什麼意思。
陳意臉色壓抑的說道:“這是我剛剛根據成本計算的改造西疆71.3萬平方公里戈壁與沙漠所需要的成本!”
易教授和一群研究員也懵了,顯然是被這個數字給嚇到了,但陳意卻沒有停止繼續講述道。
“就算去掉那些可能存在的油田與氣田以及礦產所佔的面積,樂觀估計至少也得需要三千億美元,也就是兩萬一千億元的成本,但這也僅僅是治標不治本。
就算土壤能在一段時間之內固定住水分,但在這裡的乾旱氣候沒有被徹底改變之前,沒有外界加入新的水分保持土壤一直處於水分充足溼潤狀態的話。
過一段時間土壤失水之後又會重新散成沙子,我相信那一百畝試驗田你們會一直新增淡水保持土壤溼潤,可西疆恰恰缺的就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