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一年匆匆而逝,中原地區曹操與袁紹雖偶有摩擦,但總的說來雙方還都是保持在一個相對平穩的階段。
江東孫策在周瑜的幫助下終於得到地方豪族的認可,收穫包括魯肅、張昭、張紘、顧雍等在內的大量人才,隨後又有周泰、陳武、董襲、丁奉、徐盛、凌操等一系列武將來投,終於在江東站穩腳跟。
隨後,孫策似乎真的忘記了自己的殺父之仇,主動命魯肅與荊州徐庶取得聯絡,並送上大批物資欲修補雙方之前產生的裂痕,而這一舉動也與何思安的戰略目標一致,徐庶自然欣然接受。
經過魯肅的多方周旋,雙方不但簽訂同盟,更是打通商路,開展包括糧食、鐵器、馬匹等一系列交易。
相比較勵精圖治的孫策,劉備顯然低調很多。經過之前的失敗可謂是大傷元氣,不但兵力損失大半,更是直接丟掉九江郡(壽春)。
此刻的劉備即使再不甘心,也不得不再次依附於曹操。而後者也是樂見其成,畢竟與袁紹大戰將至,他也不希望失去劉備這一緩衝點,而直接面對更為強大的孫策。
相比較劉備與孫策的低調,另一邊的韓遂卻頗為活躍!
在大批神秘匈奴部隊撤出涼州後,起初三個月還算風平浪靜,但好景不長,隨著嚴寒的到來,涼州再次湧入大批匈奴,不同於以往馬超在任之時的約束,韓遂對他們幾乎是放任不管,這便導致涼州燒殺搶掠之事時有發生。
天水龐德、長安張繡雖想阻止,卻也有心無力,只能任由事態發展。
這期間,隴西與金城二郡也時常遭到騷擾,讓人感到費解的是無論韓遂還是龐統這邊,亦或是西域都護府都沒有任何舉措。
這也給了匈奴們一個假象,認為所謂的弘農王與西域都護府還是像以前一樣軟弱可欺,於是變本加厲的前來劫掠,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建安六年冬(公元201年12月),就在匈奴們打算再一次在肥羊身上削片肉時,沒想到張遼、徐榮忽然兩面同時出手,不但將前來打劫的匈奴擊殺個七七八八,更是一路尾隨對方逃跑的隊伍,深入涼州一舉殲滅其所在的部落,不但一口氣擊殺近萬匈奴,更是直接擄走大量婦孺、馬匹等帶回隴西。
起初匈奴頗為不服,但如此反覆兩三次後,再也沒有部落敢去何思安帳下的北部三郡動手。
而後數月間,匈奴見再無其他地方可以劫掠,便將矛頭在此指向涼州內部,涼州百姓再一次體會到了何為水深火熱。
天水太守龐德以及長安太守張繡多次向代理刺史韓遂請求驅逐匈奴,都被韓遂以各種藉口推諉搪塞過去,最終無奈之下只得一邊阻止軍隊抵抗,另一邊轉而向何思安求助。
成都,監察院內,何思安認真閱讀完手中信件,看向一旁的法正。
“孝直,這是第幾封了?”
“第七封!”
“哎,看來涼州局勢已然崩壞…只是苦了那些百姓…”
“主公,切莫婦人之仁,從種種跡象表明,士元所言極是,想來他們是打算將我們的軍隊引入涼州,雖不知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但現在看來,定有所圖謀。”
“嗯…孤知曉了,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讓士元隨機應變即可!”
法正點頭稱是。
“主公,各地錢莊已然建設妥當,不知主公準備何時開業?”
“哦?人員的培訓可曾選定?”
“依照主公的意思,大部分都是從慈幼司裡選出的精於算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