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恢沉思片刻,開口答道:“正如殿下所言,此處原本有一山路,可通永安縣,過永安縣東行兩百里便可抵達襄陽城,只不過當年黃巾之亂時永安縣山匪橫行,為阻其襲擾,先主劉焉便命人將此處山路阻斷!”
“若此處打通,前往荊襄需幾日?”
“大概三到五日,如若在永安處改為水路,走漢江,應能提前一到兩日。只是…”李恢頓了頓繼續說道:“這裡有兩個問題,其一,永安山賊作亂已久,封鎖道路後,山賊無法劫掠便控制住當地農民為其種糧,儼然成為一方土皇帝!”
“難道沒有人去剿匪?”
“這裡便牽扯到另一個問題,永安的歸屬!永安縣地處兩州交界,先主與劉表曾多次派兵圍剿,然而畢竟路遠,等到部隊趕到時山賊們已然遁入山林,未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前去剿匪的部隊又不能長時間駐留永安,待到撤走後那群山賊又會從新回來襲擾劫掠,令人苦不堪言…”
何思安點點頭,這確實是個難題,自己這邊剛剛引用現代那套體系建立了出版司,工匠們也在連夜雕刻模具,這個時代科技雖然落後,但並不代表人的智慧就低於現代人,如果不趁著這個時機大賺一筆,等到那些大商人或者其餘諸侯反應過來時,便會失去難得的先機。而且…
“德昂可有何建議?”何思安看向李恢開口詢問。
“恢覺得,此事勢在必行,而且越早越好!”
“哦?”何思安詫異的看向李恢,沒想到對方態度如此堅決。
“德昂但說無妨。”何思安饒有興趣的說道。
“往小了說,打通此路可以互通有無,也算開闢了一條新商路,而往大了講,殿下與曹操或袁紹遲早會有一戰,而殿下與劉表大人同屬皇族,更需要相互扶持,所以打通永安一線,宜早不宜遲!但具體如何做,殿下還需與法正大人以及徐庶大人一同商議。”
何思安也不得不佩服法正的眼光,不愧是可以勝任一國宰相的人物,看人的眼光果然不賴,李恢寥寥幾句便點明當前局勢,更是會審時度勢,沒有越俎代庖。
對李恢一番勉勵後,李恢便告辭離開。
“孝直…元直…”何思安緩緩起身。
半個時辰後,賈府
雖然來到成都後,何思安與賈詡在關於南征孟達一事上產生過分歧,但何思安對賈詡卻從未懷疑過,無論從謀略上,亦或是忠心上!若說何思安能夠取得如今成就誰的功勞最大,那麼非賈詡莫屬!
“先生,思安來給您請安了!”何思安躬身一禮!
“誒~殿下多禮了!”賈詡微笑扶起何思安。
兩人一陣客套過後,何思安便說明來意,並將之前與李恢交談的內容一字不漏的講述給賈詡。
“不錯,李恢此人,可堪大用。”賈詡點點頭,隨後繼續開口:“那殿下覺得下一步該如何做?”
“如李恢所言,應儘快打通永安一線,不過還需提前知會劉表,言明其中利害,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至於派兵剿匪,飛燕叔與臧霸等人善於山林之間的戰鬥,定可畢其功於一役!”何思安說完,看向賈詡。
後者卻沒有回答,而是笑著開口:“殿下可否將元直請來,詡想聽聽他的意見!”
半個時辰後,徐庶聽完前因後果,見其餘兩人都看向自己,知道何思安與賈詡想要考教自己。
徐庶沒有第一時間回答,而是閉目沉思,隨著思索的時間越來越長,徐庶的眉頭皺的也越發深刻。
大約一炷香後,徐庶長嘆一聲,隨後睜開雙眼,開口第一句話竟然與賈詡不謀而合,甚至一個字都不差:“不錯,李恢此人,可堪大用。”
聞言,賈詡哈哈大笑,何思安卻有些蒙圈。
“你們這一老一少不會商量好的吧,聽我講完後,你們回答的第一句話竟然一模一樣!”
“哦?”徐庶眼前一亮,當即開口詢問:“敢問主公,在您講完後文和先生多久開口的?”
何思安略作思考,不確定的說:“好像我說完,先生馬上就有此感慨…最多不超過兩個呼吸時間!”
聽到何思安的答覆,徐庶如洩了氣的皮球般頹然一嘆,向著賈詡躬身一禮,後者則捋須微笑。
“你們兩個能不能不要打啞謎了?這到底是咋回事啊?難道其中還有何內情?”
徐庶苦笑點頭,隨後說道:“殿下有沒有覺得此刻劉表面臨的處境,與幾個月前的某人有些類似?”
‘幾個月前…?’
何思安皺眉沉思,隨後雙目陡然睜開,一個人名脫口而出:“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