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周迫不及待的將第一件圓滿品質的作品進行了試驗,結果令他非常滿意。
相較於宗師之時,各方面的品質都有了巨大的提升。
至於和剛入門這項能力之時相比——根本無法相比。
首先,最重要的一項指標,極限視野,從三百里提升到了五百里。
其次,“視野”移動的最快速度,單位時間內捕捉資訊的清晰度等等,相較於宗師之時,都有明顯的提升。
與此同時,經過將近一年的努力,藉助那些分散在五域各處的太歲之體,孟周因地制宜,在五域各處釘下了數以百計的“視野錨點”。
它們廣泛的分佈在五域之中,靈脈、煞脈、荒野之地、紊亂之地——這些“視野錨點”在“演繹世界”中,就像是一個個小小的光斑,就像是一張大餅上沾著數以百計的細碎芝麻粒。
因為這些“視野錨點”的存在,原本只是粗有輪廓,大半還只是存在於孟周心中的“蛛網”,漸漸落到了實處。
“通明圓鏡”圓滿之後,孟周將積攢在識海魂潭中的本命活毒盡數起出,用了數日時間,總共得到一百二十面“通明圓鏡”。
在製作期間,孟周全身心的沉浸在編結制作之中。
每成功製作一片,孟周便任其自在的懸浮在身周身周虛空。
三階法寶相較於二階法器,一個巨大的區別就是更有靈性。
而“通明圓鏡”具備三階法寶該有的一切特性的同時,圓滿品質的它,還完美的繼承了本命活毒的特性,這使其具有更高的靈性。
一面面成品“通明圓鏡”懸浮在孟周身周虛空,它們就像是活物一般。
時而相對均勻的分散在孟周身周虛空,各自擁有一片獨立的空域,時而比較密集的向一片空域聚集,就像是在海中靈活遊動、追逐的魚群。
當孟周結束最後一面“通明圓鏡”的製作,睜眼看到的,就是一百二十面白色圓盤繞著他環遊不歇。
隨著孟周睜眼醒來,將目光聚焦在它們身上,它們便很有靈性的停了下來。
無論在哪個方向,都將圓盤的正面對準孟周,就想向日葵追逐著烈陽。
孟周審視著它們,白色的圓盤面逐漸變得光潔透明起來,漸漸地,孟周的身影清晰的映照在每一個鏡面之中。
“去吧。”某一刻,孟周心念一動,發出這樣的指令。
一百二十面“通明圓鏡”迅速變得透明,消失在孟周的視野感知之中。
孟周卻能夠清晰的知道,正有一百二十個“視野”在快速遠去,朝著四面八方。
剛開始,因為這些“視野”都集中在齊雲峰這樣一片狹小的區域,當這一百二十個視野點以齊雲峰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開之時,效果就像是一個視野在快速膨脹。
直到這些“視野點”散得越來越遠,彼此之間的重疊視野越來越少,直至各自獨立,這才分散成一百二十個互不相關、各自獨立的“視野點”。
仔細看去,每一個“視野點”的移動軌跡,都非常簡單,基本都是兩個“視野錨點”之間的直線軌跡。
在孟周的規劃中,這也是它們以後的自動巡迴軌跡。
在他沒有做出新的調整之前,它們將在這些不同的直線軌跡上,往返巡迴。
這也是他給每個“通明圓鏡”的移動軌跡都確定成兩個“視野錨點”之間直線軌跡的原因。
雖然“通明圓鏡”靈性不俗,超過了正常的三階法寶,可畢竟也只是三階,越簡單,越穩定,越好執行。
在孟周的計劃中,絕大多數時候,這些“通明圓鏡”都以自動巡迴為主,只有很少的時候,他才會主動介入,進行觀察收集,或者控制某個“通明圓鏡”偏離既定軌跡進行更靈活的行動。
一百二十個“通明圓鏡”,每一個的視野極限都有五百里。
也就是說,每個“通明圓鏡”沿固定軌跡的巡迴路線上,便有寬度一千里的區域會週期性的處在他的監控範圍之內。
一百二十個這樣的軌跡線,即便沒有將整個五域完全囊括在內,但所有應該“照顧”到的,在他判斷中那些比較重要的區域,基本都已經被他“關照”到了。
而且,為了避免麻煩,一些敏感的區域,比如五域五宗山門的所在地,又或者一些疑似某些隱秘勢力巢穴所在的區域,孟周都特意做了迴避,沒有在固定的巡迴路線上。
“演繹世界”中,一百二十個巨大的“探照燈”開始固定的、來回的移動。(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