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周檢視技能欄中,終於又有了一項未曾修煉到圓滿的技能。
“金遁術50/750”
“升級難度居然比土遁、水遁、木遁都難!”
雖然,金遁術的掌握過程要曲折一些,以他現在的積累,居然還用了這麼久的時間才堪堪入門。
但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他對諸系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相較於水、土、木三系,他對金系本來就比較遲鈍。
真要說來,他真心不覺得金遁術比土遁術、水遁術更牛逼。
各有各擅長的領域,並不能做如此簡單粗暴的比較。
孟周不由得想起了很久以前心中就有過的一個推測,即一種法門,一條道路,走的人越少,便越難走,付出的代價也會更大。
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條路的終點一定就更好。
這一次的金遁術,倒是讓他對這個念頭再次“複習”了一遍,往深處琢磨,他心中總會有種怪異之感。
仔細想了想之後,他才知道,這種怪異感從何而來。
他們這群“求道人”,就像是行走在一片荒原之上。
有的地方有路,有的地方沒路。
有路的地方更好走,沒路的地方更難走。
而一條路走的人越多,就越好走,反之,便越難走。
孟周想到了一句名言“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路”,用在這樣的情境中,居然分外合適。
那麼,按照這套邏輯,那在更早以前呢?
在第一條路都沒有出現之前呢?
豈不就是一片茫茫荒原!
現在的路,全都是被人走出來的。
這些發現,似乎都很尋常,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但這裡面卻潛藏著一個與當下修行界主流觀念完全相悖的推論。
主流觀念是什麼?
修行者求道,一定是先有一個正確的目標,正確的方向,只有這樣,才能向前走,向上走。
大道,宛如屹立在遠處的高山,宛如天空的烈日。
那理所當然是所有修行者都要追求的“道標”。
不明白這一點,就無所謂求道。
便是強求,也只是瞎求。
可按照孟周心中冒出的這個念頭,“道”是不存在的。
就如那最初的最初,茫茫的荒野。
並不存在一個先定的目標。
隨著一代代修行人不斷的試錯,不斷的行走,一條蜿蜒的、綿長的路開始在一代代修行人的接力下誕生。
“道”也因此漸漸誕生。
“世間本無‘道’,走的人多了,便有了‘道’。”
“‘道’不在天上,不在遠處,而就在腳下。”
“路就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