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孟周繼續供應的心頭精血,對它們的實力就再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提升。
但這些心頭精血也並沒有浪費,而是在一百六十隻金甲蟲共同參與的一次激情發洩之後,變成了數十萬粒和芝麻粒差不多大小的金甲蟲卵。
即便以孟周的能力,要將它們完全孵化,並且一直養著,那也是不現實的。
而且,這本來也不是正確的馭蟲之術。
一代代的更新換代,優中選優,讓蟲群不斷進化,才是正確的馭蟲之道。
孟周先是從這數十萬金甲蟲卵中,選出了數千粒潛力股。
而後,孟周將這數十萬粒蟲卵全部孵化。
數十萬粒蟲卵看著多,但單粒體積卻太小,數十萬粒,總重量也才不過一百斤而已。
為了將它們全部孵化,總共也就用去了大約兩百斤的心頭精血。
對其他修士來說,這確實是個天天吐血也完不成的任務。
但對孟周來說,卻也不過是一旬左右的積累而已。
而孟周給它們設計的成長環境,完全參照了“深淵模式”。
這數十萬金甲幼蟲,從孵化出來的那一刻,除了周圍密密麻麻的同伴,就再沒有任何其他資源。
從孵化出來的那一刻,它們的命運要麼是成為其他金甲幼蟲的資糧,要麼將其他金甲幼蟲當成資糧。
至於它們最終能夠走到哪一步,就看它們各自在一場場生死激戰面前對自身潛能的挖掘和激發程度。
在這過程中,基本是不存在僥倖的。
即便偶爾一兩場激戰,會因為一些意外,將那些潛能激發更深的淘汰,而讓劣種登上高位,但隨著一場場生死激戰下來,這種意外的僥倖統統都會被抹平。
能夠走到最後的,無一例外,都是真正的“強者”。
整個過程中,孟周除了確保那幾千隻被他特別挑選出來的“種子選手”不會在最初時相遇,其他一切,他都任憑其自發演變。
在這過程中,他特別挑選出來的那些“種子靈蟲”也都沒讓他失望,隨著其生命潛能在一次次生死激戰中被不斷挖掘激發,變得越來越不凡。
不過,也不是所有“種子靈蟲”都走到了最後。
有的是在生命潛能還沒有被徹底激發出來之前,便“夭折”在了半路上。
孟周對此,並沒有做任何干涉,只是對那些將“種子靈蟲”掀翻的普通靈蟲多了一些留心。
只不過,這些靈蟲基本都會在下一輪、或者下下輪的遭遇中,被其他“種子靈蟲”吞食掉。
不過,也有一些極個別的普通靈蟲,接連多次掀翻“種子靈蟲”,將它們變成自身更進一步的資糧,變得越來越不凡,越來越耀眼。
對於這種“普通”,實際上一點都不“普通”的靈蟲,孟周給予了更多關注。
甚至,等到汰選的後期,孟周還會偏幫一下它們。
讓那些和它們同臺競技的、生來就不凡的“種子靈蟲”們給這些“普通”靈蟲讓路,以自身為資糧,助它們上位。
最終,這些“普通靈蟲”與“種子靈蟲”的比例穩定在了二比八。
孟周之所以會在此刻選擇適當的拉偏架,是因為他看中了這些“普通靈蟲”相較於那些“種子靈蟲”擁有更靈活的變異性。
與之相應的,那些“種子靈蟲”與“普通靈蟲”相比,則擁有更穩定的傳續性。
後者保證了蟲群在他高效的培育下,一代代快速的“新陳代謝”中,穩定延續。
前者則保證了整個蟲群在穩定延續的同時,始終保持充足的活性。
就在孟周給它們設計的這種規則框架下,當新一代金甲蟲群徹底成長起來之時,便已悄然突破了二階下品的限制,全部晉入二階中品層次,它們的數量規模,也穩定在了六百四十隻。
二月下旬,這些金甲蟲全部成長到了二階中品極限。
心中仔細斟酌了一番,孟周沒有讓它們“激情聚會”,然後產卵,然後將下一次的關鍵突破寄託到下一代身上。
因為如此多金甲靈蟲聚會後,產出的蟲卵數量,至少也是上一次的兩倍,再加上它們的品質更高,每一隻孵化出來,消耗的心頭精血也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