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就是孟周經過近半年的沉澱交出來的答卷。
在一階之時,“寒極”約等於此界其他修士認知中的寒系特性,賦予攻擊、法力等以寒性特質。
而現在,“寒極”則更傾向於孟周自己的期望,若是按照此界修士的理解,“寒極”反倒不那麼準確,稱之為“寒熱之極”才對。
因為他構建出來的“寒極”,乃是根植於“寒熱自性”這個水性特徵或者物性特徵。
他是將體魄當成一個特殊的蓄電池,只不過,儲存在其中的,不是電,而是“寒熱”。
在此界其他修行者的理念中,“寒”與“熱”,“水”與“火”,是天然對立的。
那些強行將這些對立特性融於自身的。
或許透過一些秘法傳承,可以獲得強大的實力,但卻始終有難以徹底彌合的隱患存在。
而孟周的“寒極”不同。
在他這裡,在這裡,“寒”與“熱”不是兩個東西,它們自一開始,便是天然統一的。
是一種性質的兩種呈現,就像是電的正負極一樣。
隨著二階寒極的構建完成,從最根本的層面將此界修士認為天然對立的力量統合在了一種特性之下。
這是將一階白熊寒極身與二階玄龜煉體法這兩種煉體法完成融合的第二項準備工作。
而除此之外,孟周還完成了第三項準備工作。
其重要性,一點不遜於完成對“寒極”的更進一步構建完善。
這第三項工作便是為這門煉體法賦予“靈魂”,這是打通二階煉體法到三階煉體法最關鍵的一步。
現在的他,當然不需要建立一門完善的三階煉體法。
但他必須為它賦予三階“靈魂”,從一門究極完善的二階煉體法,變成一門可以修煉到三階的煉體法。
透過對春水經、厚土經這些三階總綱的參悟,以及對山猿負嶽真功以及烘爐金身真功的深入研究。
再結合孟周自己一路修煉至今的深厚積累以及兩世見聞感悟,孟周心中也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規劃。
此刻,在孟周的識海魂潭之中,出現了兩隻生物。
一頭負嶽山猿,一頭玄靈龜。
這一猿一龜雖然都是根據他對兩門煉體之法觀想而出,但負嶽山猿卻顯得虛幻,而那頭玄靈龜卻真實得宛如活物,甚至會隨著魂潭的漣漪起伏而做出真實的反應。
不過,玄靈龜雖然更加真實,但氣勢相較於負嶽山猿卻遜色了許多。
此刻,一猿一龜彼此對視,彷彿都要鑽入對方心裡。
一個希望變得如對方那樣真實不虛,一個則希望變得如對方那樣氣勢磅礴。
某一刻,山猿忽然如泡影一般消失不見。
但其揹負的巨大山嶽卻沒有消失,而是轟得一下巨響,砸落在了玄靈龜背上。
忽然山嶽壓身,玄靈龜陡然向魂潭之下沉去,其真實不虛的形象,也忽然變得閃爍恍惚起來。
即便是下一刻就消失不見,也不會令人奇怪。
但最終,孟周憑著對玄龜煉體法深湛到極境的積累,穩住了這種變化。
身形閃爍恍惚了幾下的玄靈龜再一次變得清晰起來。
它甚至開始努力的去適應、接納那座被生硬的移植在它背上的山嶽。
在這彼此接納、適應的過程中,其揹負的山嶽在一點點改變。
虛幻的山嶽變得越來越小,卻也在變得越來越真實。
其與玄靈龜之間原本那還顯得非常生硬的接觸面,變得越來越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