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廟大殿的正前方有一個圜丘,就是用泥土堆砌起來的高30米的一座圓形的祭壇。
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圓形正是天的形象,圜同圓。
雖然萬靈大陸已經發展了高科技,但是對古代的禮儀非常尊重,一直沿用到現在。
祭祀之前,位元國王與百官都要齋戒並省視獻神的犧牲和祭器。
現在雷電交加暴雨如注的環境下,就沒有那麼麻煩,一切從簡,只是讓王宮裡面住著皇親國戚參加祭天儀式。
甚至連歌舞班子也是臨時從後宮抽調而來應付一下場面。
圜丘頂部的平臺上,陳放著玉璧、鼎、簋等各種盛放祭品的禮器。
如果祭天成功,“天道”或者“天帝”就會降臨圜丘之上,享用祭品,並且用三種酒水作為答謝。
祭品就是三牲鮮血,再依次進獻五種不同質量的酒,稱作“五齊。”
前兩次獻酒後要進獻全牲、大羹(肉汁)、鉶羹(加鹽的菜汁)等。
第四次獻酒後,進獻黍稷飲食。
薦獻後,天帝用三種酒答謝祭獻者,稱為“酢”。
共飲之後,位元國王將與舞隊同舞《雲門》之舞,表示對天帝的尊重,以及歡喜。
最後,祭祀者還要分享祭祀所用的酒醴,由天帝賜福位元國王等,稱為“嘏”,也叫“飲福”。
祭天儀式結束後,位元國王還會把祭祀用的牲肉贈給宗室臣下,稱“賜胙”。
位元國王這一次以祖宗積德累積起來的太廟祖氣,凝聚在祭文之上來溝通“天道”。
或者說以祖氣獻祭。
也就是說,他不惜用自己江山的氣運來祭天,就是為了請“天帝”出來對付蘇曉寧。
位元家族的氣運來自附近雷龍山上的龍脈。
大宇國之所以在雷鳴城建都,就是因為這裡雷龍山龍脈。
上古時期的雷龍傳說也不是空穴來風。
雷龍山脈的某個山洞的地下深處,確有一具雷龍的屍骨,長一千多米,被史家的先祖發現,從而有了天子氣運,幾百年之後,才有現在位元國王一統天下的局面出現。
位元國王修煉的雷元素功法“奔雷拳”以及雷鳴城之所以一年四季雷聲不斷,其實都與雷龍的屍骨有關。
那是一隻飛天而去的神龍的屍骨,與雷神大人一樣,都是尸解飛昇。
龍脈與氣運是史家最大的底蘊,位元國王的祭天儀式能夠在空中出現一個光芒萬丈的火球,能夠讓天空上的暴雨靜止,雷聲停頓,那就是雷龍屍骨留下來的傳承。
現在空中出現一個火球。散發出炙熱奪目的光芒,照亮天空。
火球讓所有的雷電暴雨暫停,這就意味著祭天的儀式取得成功。
位元國王與所有的皇親國戚以及參與今天祭天儀式現場的官員們都仰望天空。
既然已經與天帝取得溝通,火球消失之後,那麼這個時候就是天帝降臨的時刻。
祭天儀式,每隔十年舉行一次。
每一次都很應驗。
空中真的會出現一位身穿帝王金袍的仙人,下來享用祭品之後就消失不見了。
這一次,天帝大人會如期而至嗎?
“滴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