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元國王身為千古一帝,他的道心,中心思想就是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
無為即不妄作為,需遵循客觀規律而為。
歷史上的太平盛世、宏圖大業大都是在道家無為而治的指導下取得。
蘇曉寧立即透過系統,總結出歷史上自古以來無為而治的實際案例。
他也想做一個像位元國王這樣的大修士,不僅僅為了自己而飛昇。
“舉國飛昇”
就是上古修士的理想標準。
歷史浩瀚,遵循黃老之術者昌,反之則亡。
秦,推崇法家,不遵黃老,
亡!
舜,無為而治。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的戰國七雄齊威王,尊黃老之術,成就霸業,尊為“東帝”。
西漢文景之治,推崇無為而治。
東漢漢武帝獨尊儒術,廢民生,窮兵黷武,春秋斷獄,國將亡。
漢武帝下罪己詔: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強調“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這是知錯就改,迴歸無為而治。
最值得一提的是,
盛唐也推崇無為而治,垂拱天下。
唐太宗曾談其治國體會:
“夫安人寧國,惟在於君。
君無為則人樂,
君多欲則人苦。”
唐朝是自始至終尊老奉道的王朝。
唐朝帝王對老子尊稱有加,自稱自己是老子的後裔,尊老子為聖祖,確定了道教為國教,並詔示天下,以抬高唐宗室的地位。
唐玄宗是唐朝第九位皇帝,他在位45年,對老子及道教的尊崇達到了頂峰。
唐玄宗說老子是“萬教之祖,號日玄元,東訓尼父,西化金仙”。
把老子列在孔子和釋迦牟尼之上,道教在儒、佛之上。
明太祖是歷史上第四位註釋《道德經》的皇帝之一。
放牛娃出身的明太祖要親自注釋《道德經》,可見明太祖對道家理論的重視程度。
朱元璋闡述了他對“無為而無不為”的理解:
“道治天下,專其志而守之,所守在心,所為居衷,無形無影,乃道常存,即是無為無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