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王來了後,開始傳授漁民捕魚的技巧,提供捕魚的裝備,甚至鼓勵村莊以集體為名義向朝廷租借那些大船。”
王度說到這裡,指著需要幾十甚至近百青壯力量才能操作過來的退役軍艦道,
“這才讓漁獵變得豐富了起來,讓百姓們靠著漁獵也能活下去!”
王羲之聽到王度的話若有所思,這般由政府開拓向海洋,是王羲之所完全沒預料到的。
畢竟身為世家貴族,向大地刨食才是正常的。
“海洋之中有這麼多的魚嗎?!”王羲之問了一個自己都覺得很蠢的問題。
王度倒非常樂意讓琅琊王氏長長見識,“至少現在取之不盡,每年船隻規模與體積都在變大,如果不是大王規定了春天不許出海捕魚,怕春天都有船隻出海!”
“偷偷出海出不了嗎?”王羲之聽到王度的話,不由好奇起來。
“大船才能出得遠,而退役的大船都是有數的,再加上海上有艦隊巡邏的,若是被抓住了連船都會被沒收,沒有村子敢冒這麼大的風險!”王度搖搖頭說道,
“而且在海上航行最重要的是淡水,整個渤海灣,甚至向更外面的海洋衍生,能補給淡水的海島就只有那麼幾處。
尤其打漁打到便宜魚都會到那些淡水島上處理,貴重魚則儘可能帶活的回港口出售!”
“嗯!?”王羲之聽到王度的話,帶著幾分好奇,道,“那些淡水島上有這麼多的人,能夠這些海魚都給吃了!?”
王度搖頭說道:“想什麼呢,基本上都在那淡水島嶼上製作成鹹魚,運輸到沿海港口再進行下一步處理,看看到底是直接拿來吃,亦或者是製作成鹹魚幹。
總而言之,平民們都把這些鹹魚或或魚乾當做配菜,便宜可口,配上飯來卻是管飽。”
王羲之聽到這話似懂非懂的點點頭,也對王度道,“能讓百姓們吃上魚肉,也是了不得的善政啊!”
“誰說不是呢!”王度也對王羲之感嘆道,
“當初天寒地凍,又旱災綿連,接著還有蝗災肆虐,青州過得是什麼日子。
也就漢王來了青州,先是從豪族世家手中收回土地,又頂著壓力鼓勵百姓發展船舶漁獵。
甚至到後來,連水師退役軍艦都賣給百姓,才有瞭如今青州的繁華。
雖然漁獵依舊很辛苦,但對比起當初飢一頓飽一頓,要好太多了。”
王羲之看著王度對劉泰的讚美,明白渤海灣這一線百姓,尤其漁民絕對真心擁護劉泰。
畢竟當初漁民在官府的管理中是屬於不納稅的,沒任何統戰價值的群體,甚至有的漁民連生下來的女兒都不允許下船,因為怕玷汙了土地。
但現在,隨著他們能夠帶來大量的魚類,生產大量食物,作為生產力本身,自然也就有了統戰價值。
尤其封建時代,有著明顯計程車農工商等級排列,如今捕魚漁民被歸類到農這一等級中,那他們自然是歸屬於良民。
而這樣的等級制度所帶來的隱性收益也是很高的,別得不說,單是想要從軍就必須要是良民,良家子。
當然如果以後隨著知識普及,說不定讀書從政也會是一條出路。
這就讓他們有了一定上升空間,與之對比,劉泰雖然創造出適合商人交易的環境,但並沒有對商人有什麼身份地位的抬升。
畢竟華夏曆史說明了,接下來至少一千年封建制度都是最先進的制度。
自己沒必要強行加快歷史程序。
因為劉泰始終銘記,就是自己是要讓大漢加入些海洋基因,而不是讓大漢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畢竟不論是偉人,還是自己上輩子的生活經歷,都告訴自己,資本主義不是什麼好東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