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嶷可在修建京杭大運河,哪怕只在修建幽州城到津口的這段運河,也恨不得自己擁有無限人力的覺悟。
只要是幹工程的,沒人會嫌棄自己手上的勞力多的,只會恨這些勞動力不一天工作二十四小時,最好能夠不吃不喝,不用給錢,不知疲倦的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務。
所以,此刻拓跋部落突然內亂,曹嶷知道後便兩眼發光,第一時間籌集幽州的資源便是想要趁著拓跋部落的內亂能夠劫掠一波勞動力。
至於怎麼樣安排勞動力,對曹嶷來說,自己大運河工程也不過只是開了一個頭而已,自己只恨勞動力不夠,哪裡還有擔心勞動力太多的心思。
即使如此,曹嶷接到報告,說大約有差不多三萬左右的勞動力向自己湧來,曹嶷或多或少帶著幾分的驚訝,倒也為了以防萬一給劉泰寫信,讓劉泰從青州送一些糧食過來。
不得不說,因為渤海航道的開闢,讓青州糧食運輸到幽州來的成本下降到一個相當可觀的地步。
而想要把運輸成本進一步的下降,還是需要把津口到幽州城的這道運河給徹底挖掘出來。
這也是曹嶷對勞力發瘋的原因。
不過發瘋歸發瘋,對接手的這批勞動力馬上進行了初步分類。
懂得說漢話的不論漢人還是異族,那就留在自己手上去挖掘運河。
至於那些連漢話都說不明白的,則是送到了盧諶的手上先去好好教化,讓他們先學會漢話漢禮再說。
說實話,衛雄,箕澹與莫含完全不理解,自己整整三萬多人的漢人與異族,怎麼被劉泰的軍隊接手後,今天送走五千人,明天送走五千人,轉眼間這三萬多的人口就這麼被轉送了一個乾淨。
好像他們對如何處理人口的運輸早就已經輕車熟路,千錘百煉了。
而趙安則來到衛雄與箕澹的身邊,對著兩人行禮後,
“兩位將軍願意投效我軍,我軍自然誠懇以待,這幾日劉郡公的旨意經過快馬加鞭總算送到我手中。”
衛雄與箕澹兩人此刻也不由嚥下了一口口水,他們很明白現在到了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候。
說實話這些日子隨著人口被一批批的轉移,衛雄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任何談條件的機會。
因為面對著趙安武裝到全身的正規軍,自己只在拓跋部落中的私兵根本不夠看。
倒不是衛雄覺得自己士卒的個人實力比趙安的軍隊差,而是趙安的軍隊其中只要是到達什長級別的就已經撞上了鱗甲,而那些普通士卒也是穿著皮甲,可謂武裝到牙齒。
而自己手下的人,手中武器倒是好說,但若說甲冑的話,真沒有好到哪裡。
畢竟對異族來說,基本上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甲冑。
他們缺少燃料,缺少工藝,缺少工匠,這讓異族基本上沒有什麼甲冑,甚至就算是皮甲,在異族中實際上著甲率也並不高。
所以衛雄和箕澹都可以肯定,自己若在這時候對趙安暴起,自己兩個怕是被殺的傢伙。
“郡公給了二位選擇,一是駐守邊疆,二是遷徙青州。”此刻趙安對兩人道。
聽到這話,衛雄與趙安兩人不由相互對視了一眼。
箕澹不由開口道:“將軍不知道可否告知我們,所謂駐守邊疆與遷徙幷州,有什麼區別?”
趙安點頭道,“諸位應該知曉,我們不算太過優待世家,有《千田稅》與《徭役稅》。”
衛雄與箕澹兩人不由苦笑,劉泰對世家的態度,透過了那世家大會,多少流傳了出去。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劉泰針對世家的《千田稅》與《徭役稅》大家心裡都是清楚。
衛雄與箕澹兩人準備投靠劉泰心中多少還是有幾分準備的。
說到底還是那句話,相對其他人,劉泰的確是個更好選擇,畢竟劉泰只要錢不要命。
若生活在和平盛世,那百姓吃飽了飯自然高喊要錢不要命,但生活在這樣一個亂世,哪怕身若飄絮的百姓都知道,命比錢重要多了,至少有命未來多少還是有希望的。
但投靠異族,正是因為他們親身投靠過,所以才知道做二等公民不好做啊!
趙安繼續道,“若你們選擇前往青州,則需要接受這兩樣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