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或者有將士們落水,它們也會非常主動的過來托住落水的將士。
而只要幹了這些活,劉泰直接讓將士們給相應的海獲,以強化他們在海中救人的印象。
而將士們更是樂得如此,畢竟誰不希望自己能夠在海上多一條命。
當然,這些也就只是劉泰路上的小插曲,而劉泰的艦船走走停停,修修理理。
原本需要一到兩天的路程,實際也就只一個城陽郡再加一部分東海郡的海岸線,卻是走了差不多一週的距離,而到達目的地時,甚至能夠看到這個時代連雲港的那一座島嶼了。
而走了這麼長的路,就是因為沒有大型艦船走過,只有輕舟與艨艟偶爾走過探查。
也就現在研究出了四代艦,親自走了這麼一趟路,這才是冷暖自知。
至於為什麼則是四代艦,那是因為前面三代都已成為過去式,全部沉在了不同的地點。
一直到密封艙技術與損管部隊徹底完善,這才有了能在海上航行的四代艦。
而四代艦沒真正走過這條水道,所以整個過程中的吃水,航運重心,損管維修等等,一系列的事都沒一個準確的資料。
很多明明輕舟與艨艟能輕鬆穿梭的水域,這四代艦過去,要麼觸礁,要麼卡道,甚至有旋渦逆流。
總之,不自己親自走一趟,很多東西是很難得出結論的。
而這段航道,至少城陽郡還是在劉泰手裡,屬於青州的勢力範圍。
即使如此,這條航道依舊走得這般磕磕碰碰,所以想這支艦隊直接襲擊幽州,會出多少事,劉泰怕更有得頭疼。
即使如此,劉泰還是選擇要大力發展水軍與航運。
理由非常的簡單,如同魯迅先生說的,“這世界上本沒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而海上航運也是如此的道理。
這些水道你不走,那這片地區永遠都是礁石密佈,對自己來說是一片迷霧。
但這海道走得多了,這些礁石碰觸得多了,那礁石會被撞碎,航道會被開闢,而只要航道開通了,那所衍生出來的利益自然也就豐富了。
就好像東亞總羨慕歐美率先開啟了大航海的時代,但大航海時代不是一蹴而就的。
同樣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冒險家與強盜們用自己的命做賭注,開闢出一條條航道來。
劉泰非常清楚,整個華夏只有自己是真正重視海洋的人,自己更希望給華夏留下一部分海洋的基因。
而想要讓華夏在大航海時代不落人後,那渤海這片區域必須要成為華夏的內海,並必須要環繞渤海這片區域真正開發出來。
這不是價值多少的問題,也不是值不值得的問題。
而是如果整個渤海沒辦法成為自己的基本盤,那哪怕自己統一天下,但這天下沒辦法直入海洋基因,這才是關鍵的問題。
否則華夏曆史漫長,多自己一個不多,少自己一個不少,難道缺少統一天下的人嗎?、
頂多再亂一個三百年,到時候自然由楊堅,李世民等人出面統一天下。
所以,自己必須要把整個渤海掌握在自己手中,儘可能去構築整個渤海經濟圈的利益鏈條,然後讓它成為自己征伐天下的基本盤。
這讓以後的華夏哪怕分裂,也要讓世人知道,這裡有處不下於關中平原的帝業根基。
從而確保,屬於海洋的基因深深根植在華夏的血脈中。
到時候就算西方再次率先開展大航海運動,但華夏也不會輕視海洋的利益!
而現在這能近海航行把自己一路送到東海國的四代艦,便是自己夢想與計劃的初始。
劉泰的腳踩在沙灘,心中肯定這次的揚帆起航的順利!
當然,看看一路暈船到這裡的將士們,想組織起來都做不到,還是先休息一天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