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渾、薄盛等人選擇了投降司馬越,司馬越自然張開雙手接受了,現在算司馬越麾下。
畢竟乞活軍手下的那些人,有士族有百姓,司馬越想管管不了,想滅滅不了。
尤其乞活軍真的論起戰鬥力來,甚至比現在的晉軍本身都要來得強一些。
只不過乞活軍的戰鬥力相當的不穩定,時高時低的,基本上他們的戰鬥力是屬於跟麾下戰士的肚子餓程度成正比,但要真餓死了他們,那就真指望不上什麼戰鬥力了。
但無可否認,在這時候只要肯拿出吃的,乞活軍還是很願意給自己賣命的!
所以,司馬越果斷制定堅守洛陽,等待勤王之師過來一起討伐匈奴漢國的戰略。
說實話,這種事情一次還好,因為每次都是消耗了中央朝廷的威信換來的。
不過司馬越不在乎晉廷的威信,反正只要自己過得好就行了,晉廷不過只是工具而已。
而北宮純自然不知道在司馬越的眼中自己不過只是去送死去拖延時間的而已。
而劉聰選擇接受垣延的投降,不僅讓黃河北岸的世家豪族選擇了投降,同時就算是到了黃河的南岸,垣延依舊發揮出自己曾經是宜陽太守的作用。
畢竟宜陽算是洛陽的北大門,與洛陽北方的各個地方勢力都有打交道,應該找什麼樣的人拉攏,應該找哪個世家要糧食,應該在哪裡找到輔兵,垣延完全成為了無與倫比的潤滑劑。
可以說,垣延選擇投靠了劉聰後,那真的是盡心盡力的幹活,劉聰對於垣延是真或多或少有幾分如魚得水的感覺。
當然,這樣的行為對於劉曜、劉景、呼延翼,甚至王彌來說都或多或少有幾分的吃味。
畢竟身為將軍,他們更需要得到底是能夠打戰,打仗自己才能有戰功,攻城自己才能劫掠,但現在垣延過來,周圍勢力全都主動投降了,對這些主動投降的勢力,自然不能劫掠。
對最上層的四個人來說,自然是少了功勳,而對最底層計程車兵來說,那就是少了財富。
雖然有計程車兵覺得不用打仗自己也能活下來是好事,但也有人覺得不能打仗,自己不能乘機劫掠,那多少會有幾分抱怨,而這些資訊,卻也不可避免的向著頂層匯聚。
當然,這種怨氣到現在也還不成氣候,因為還有洛陽這一座城池在士卒們的眼前。
所有計程車卒都認為,垣延再厲害,也不可能把洛陽給勸降的。
而只要攻入了洛陽,對上層將領來說有軍功,對於下層計程車卒來說有財富,可以說匈奴漢國計程車卒此刻都眼紅得很,戰鬥意志相當積極。
就在整個軍營都有幾分的說不出的浮躁時,劉泰安安穩穩的在自己的軍營中訓練士卒。
自己活捉了垣延,送給劉聰,而不是直接把垣延的腦袋送給劉聰,隨著這些天垣延表現得精彩,便是讓劉泰的這個決定所帶來的收穫變得相當的豐碩。
劉聰也有向王彌隱晦的表示,讓不讓劉泰的軍隊歸屬到劉聰的麾下,這被王彌拒絕了。
劉聰也不惱,只是這些天時不時有賞賜送給劉泰,以拉近劉泰之間的關係。
而劉泰看著劉聰賞賜的金銀珠寶都不客氣的收下了,這般爽快的態度更讓劉聰滿意。
當然,也因為劉聰的態度,與劉曜間的隔閡更是深了幾分。
因為在劉曜看來這些獎賞原本應該是自己的,但現在都被劉泰這個搶功的傢伙給搶走了。
而受到了劉曜的影響,至少匈奴一方的勢力,對劉泰自然不會有什麼好臉色。
他們雖然不會參與圍攻劉泰,但或多或少會孤立劉泰,讓誰都看到劉泰被匈奴人排擠。
而匈奴漢國,到底是一個匈奴人創造的國家,此刻他們展露出來的態度,不僅是影響了匈奴人與追隨匈奴人的其他少數民族,最重要得是就算是漢人將領也大都不敢與劉泰親近。
理由很簡單,現在匈奴漢國氣勢正盛,種族矛盾被蓬勃發展的國運所掩蓋。
雖然劉泰被劉聰所看好,但劉聰到底不是劉淵,不是匈奴漢國的皇帝。
所以劉泰隱隱約約被整個匈奴階級抵制時,漢人一方雖然不會落井下石,但也不會主動跟劉泰靠近就是了。
“你過得,未必有我舒服啊!”垣延來到劉泰的軍營,略帶幾分感嘆的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