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史是要直接上戰場一線的,只不過他是全屯中最受到保護的單位,甚至劉泰同樣下令,如果全屯戰士折損一半以上,軍史有權利獨自逃跑(當然如果他能在戰場跑掉的話)。
他歸隊後,需要重新把自己屯所在軍史給記錄下來,作為每一個屯的傳承者。
而軍史在戰場上就兩個任務,一個是觀察戰場斬獲,另外一個就是有節奏的喊著:
“虎賁之軍,以一擋五!”
這些軍史在戰場上不需要幹別得,就只要不斷的吶喊出聲音就好。
用自己的語氣去堅定戰士們的意志,用自己的吶喊去感染戰士們的靈魂。
哪怕是自我催眠也好,哪怕真是思想武裝也罷,劉泰就是需要讓戰士們堅信,自己能夠以一擋五。
久而久之甚至讓他們在戰場上會有一個信念,不殺夠五個,老子這條命虧了!
劉泰清楚,華夏民族是最勇敢的戰鬥民族,這種戰鬥民族既不是體魄上的強壯,也不是看淡生死的漠然,而是身為人卻願意把生死放在天平上稱量的覺悟。
只要讓戰士們覺得死是值得的,哪怕是最虛無縹緲的夢想,那華夏民族也絕對願意為夢想去前赴後繼的赴死。
而劉泰現在塑造不出那樣的夢想,或者說現在的劉泰也沒資格去塑造那樣的夢想。
所以劉泰便透過讀史讓戰士們喚醒對大漢的榮耀,讓軍史們潛移默化影響戰士們的心態。
為得就是在這種需要他們逆風而行時,麾下戰會把生死放置於天平上,去奮力搏殺。
此刻的他們絕大多數都做好了心理建設:殺掉了對面五個人,那自己就算死了也不虧!
至於自己的生死……忘了!
是的,真忘了。
在軍史們一聲聲的“虎賁之軍,以一擋五!”感染下,他們計算著自己的殺敵人數,他們想象著自己的英勇無敵,發出戰場上最強的咆哮。
他們真沒時間去思考自己的生死!
自己都還沒有殺夠五個人,自己去思考什麼生死,自己又有什麼資格被稱作大漢的虎賁!
“虎賁之軍,以一擋五!”
越來越多的戰士在口中不自覺的吟唱起了這一聲聲口號,將其化為戰場上的咆哮。
在這咆哮聲中,晉軍戰士在此時此刻不自覺的感覺到戰慄,彷彿自己的勇氣在這咆哮聲之中消弭,自己的意志在這咆哮聲之中消融,自己的手腳更在這咆哮聲中重若千鈞!
但對面的敵人卻在這咆哮聲中越來越強,強得自己根本不可能抵擋。
雙方的廝殺與碰撞在這黑夜中持續,但明明天時地利都佔的晉軍卻在劉泰本部衝擊下出現動搖。
也許是因為那個衝在最前線的男子,也許是這山巒般不可動搖的軍隊,哪怕曹武率領自己的親兵加入前線,但在漢軍一聲聲的魔咒似的咆哮聲中,卻也止不住頹勢。
說到底他們麾下晉軍本來就是被漢軍殺怕的潰軍與宜陽城內的郡兵組成!
佔著垣延的勇氣與謀劃,晉軍取得了天時與地利。
但當真有一支軍隊能無視這天時地利所帶來的削弱,依舊能組織成完整的軍事力量與晉軍廝殺在一起時。
晉軍依舊是那支腐朽的司馬氏軍隊,那支在平時吃飯都未必吃飽了的晉軍而已。
而劉泰帶著自己的本部迎難而上,只要撐過晉軍因為偷襲所帶來的血氣之勇。
那當晉軍的熱血冷卻,理智佔領智商的高地,恐懼自然而然就會本能的迴歸。
理智的人絕大多數都缺少勇氣,當個體純粹依靠理智去思索出路的時候,那麼他所思索出來的出路往往會成為集體的破綻。
尤其在戰場上時,當海量個體因為理智而趨吉避禍,身體更開始不自覺的退後,不再想要再前線廝殺時,那潰敗就不可避免的開始了!
“虎賁之軍,以一擋五!”
晉軍前線計程車卒不過只退後了一步,劉泰的軍隊便以更強硬的勢頭前推。
尤其是劉泰看到了在親衛包裹下彷彿在遲疑的曹武,更是直接帶著自己的親衛衝上去,直接一戟梟首!
晉軍軍陣在這一刻計程車氣更是徹底下降到冰點,整個軍隊都開始潰敗了!
一開始只是有人後退一步,但緊接著就發現身邊的人退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