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愛他嗎?但似乎現在的他已經不是自己心中的他了,自己面對這個人的時候並沒有太多情感波動。他這些年想過自己嗎?明顯沒有,或許都快不記得她了,靜姝也是如此。自己會再聯絡他嗎?顯然內心的聲音是不會,或許相忘於江湖是最好的方式” 。
吳依後來也告知了靜姝他遇到童安皓的事,說了童安皓的近況,提起他靜姝有些傷感,畢竟愛過、痛過,已經結婚生子的靜姝也早已看開了。
當你默默愛著別人的時候,也有人在偷偷的愛著你。
承孝則本打算近期跟吳依表白,希望吳依能接受他的心意,於是私下裡跟靜姝商量了許久,靜姝也委婉的給吳依傳達了承孝則的心意,吳依在與承孝則相處的過程中也慢慢的接納了他,兩個人一直是朋友相處,經歷了一番思想鬥爭,吳依打算聽從靜姝建議,早點成家。
靜姝看承孝則一直沒有行動,特地發微信詢問承孝則原因,承孝則只簡短的回覆了家裡有急事必須回去處理,等後面一定會給吳依一個解釋。
承孝則確實家裡出了事情,姐姐孝賢家出事了。當年為了讓承孝則上學,姐姐孝賢在父親的要求下輟學,後來也為了他上學,孝賢早早嫁人,家裡用了孝賢的彩禮供他上學,孝賢嫁給了比自己年長好多還有些殘疾的同村人,當時他在城裡上高中,一個學期很少回家,等他知道時家裡已經收了彩禮定了婚,他當初也極力反對,可是父親說姐姐不嫁人,哪來錢供他上大學,加上家裡這個光景,再有個瘋娘,誰能看得上自己的姐姐,他自知無力抗爭,只能恨自己無能為力,最後在孝賢的勸說下他只好接受了現實,在農村,重男輕女,多少女孩成了家裡兄弟上學、結婚的犧牲品,出嫁的彩禮成了她們為原生家庭做的最大的貢獻。
孝賢嫁過去日子很苦,婆婆早年已去世,丈夫春城又腿腳不靈便,公公雖然是個手藝人,但身體一直不好,好在孝賢勤勞,日子雖苦,一家人本本分分的過日子也還算過得去,姐夫春城待自己家人也算不錯,孝則一直上學在外,都是他們二人照顧著家裡。孝賢17歲出嫁,生了一子一女。
孝則畢業後一直接濟著自己的姐姐,也利用自己的關係給姐姐和姐夫在城裡找了工作,因為他們困在農村,一家的生計只能勉強維持,可兩個孩子慢慢大了,家裡的經濟越發拮据,所以只能給他們在城裡謀生路,姐姐在保潔公司上班,姐夫在孝則的資助下推著三輪車賣早餐、晚餐,工作雖然辛苦,好在夫妻同心,吃苦耐勞,日子還算過的去,兩個孩子也在後來被安排進了城裡的學校。
老大如水現在已經上了初二,老二如石還在上小學。這次是如水出事了,她被殺了,孝賢夫妻得知女兒去世的訊息,兩個人悲痛欲絕,雖然警察已經抓住了三名嫌疑人,但其餘一個主犯卻因為身份特殊,案件進展緩慢,孝賢夫妻二人老實巴交,也沒有一點關係,只好找孝則求助。
孝則得知外甥女的事,氣的五雷轟頂,他立即拋下手中的事情往家鄉趕,一路上他了解了事情的經過,也忙著聯絡熟悉的人,他一定要為外甥女討回公道,也要讓兇手付出代價。
如水是初一跟著父母弟弟一起轉學到城裡的,孝則想讓他們受到好的教育,所以資助兩個外甥上學,也希望好的教育質量和學習環境能讓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從而像自己一樣用知識改變命運。
如水初一剛轉學時就受到同學的排擠,因為同學都是城裡的孩子,她這個農村來的孩子,不管從說話還是穿著都顯得格格不入,每個班級都有調皮的孩子,如水也被貼上了鄉巴佬的標籤,同學們經常欺負她、捉弄她,如水深知她轉學的不易和父母的辛苦,所以她也不敢反抗,只是把所有都埋在心底,一個人扛下了所有,在她內心,她想著自己多些忍耐,發奮讀書,等考上了高中就好了
如水一向乖巧懂事,在學校從不惹事,每天放學回家還要給家裡做飯,給弟弟輔導功課,而自己的功課也從沒有拉下。因為她長的漂亮,性格又好,加上成績優異,一個學期過去,她也被小部分同學接納。
可是這樣的乖巧女孩卻遭遇不測,受同學排擠的局面好不容易在她的努力下有所好轉,可厄運還是沒有放過她,長相乖巧甜美的她被初三小混混學長看上了,對方明目張膽的追如水,如水對於這種紈絝小混混肯定不放在眼裡,可越是拒絕對方就越起勁。
這位同學經常跟校外的一群小混混走的近,自然其他混混也知道他喜歡如水的事,於是便自吹自詡兄弟情義,要幫兄弟追到如水,嘴上講著江湖道義,其實他們只是一群未成年。
有天在放學路上,小混混學長拿著花帶著其他混混堵住瞭如水,嬉皮笑臉的讓如水做他的女朋友,如水急忙躲開,但對方還是一再糾纏,氣急了的如水只好罵了對方几句,其他小混混便威脅如水不要不知好歹。感覺如水讓他丟了面子混混學長,在兄弟們的慫恿下扇瞭如水一巴掌,說是教訓如水這個不知好歹的鄉巴佬。
如水好不容易擺脫了他們的糾纏,滿腹委屈的回到家看著忙碌一天疲憊的父母,還是把所有事都嚥了回去,她不想讓整日為生存忙碌的父母再增添煩惱。
第二天上學,如水去學校告發了混混學長,她想著學校可以給這個人懲治,這樣以後就不會再騷擾自己了,可是學校只是叫了對方家長,給予一定的批評後就沒有下文了,混混學長親戚在政府擔任要職,所以學校也不會因為不起眼的如水得罪他家。混混學長面對父母的責罵,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把一切都怨恨都歸罪於如水,於是他籌謀好了要報復如水。
混混學長讓校外的兩個混混幫她在城中村堵住如水並綁架了她,自己和同學,四個人把如水拖到城中村附近快拆遷的危樓內,本打算拍點如水的裸照來報復她,滅滅如水清高的氣焰,讓她以後在學校混不下去,可小混混們卻沒想放過如水,他們對如水動手動腳,想行不軌之事。
混混學長和同學兩個人期初是反對的,畢竟他們知道這是違法的,但他們卻從沒想過綁架和洩露別人隱私也是違法的,但在兩名社會混混“未成年違法成本低,關不了多久”的慫恿和嘲笑慫包的激將法下,混混學長還是預設他們凌辱如水,嘴被封著的如水痛苦的嘶吼也無濟於事,混混學長的同學在害怕和良心譴責下早早跑掉了,回到家中後坐立不安,最後在父母的逼問下告知了實情,他們父母忙拉著他報了警,等到警察趕到時看到如水慘死在樓下。警察立刻抓捕了混混學長,兩名小混混後續也逐步落網,可三個當事人的口供很統一,都說他們沒有強姦如水,如水是因為反抗中失足墜落死亡。 後期屍檢如水也並沒有被侵犯,但對於如水是否是失足還是被人推下樓的產生了很大爭議。三個人家庭條件都不錯,家裡人也都在積極疏通關係,所以案件一直進展很慢。
孝賢和春城趕到時只看到女兒冰冷的屍體,得知事情原由,兩人跪地一直哀求警察一定要懲治惡人,給女兒討還公道,如石得知姐姐去世,也抱頭痛哭,姐姐平日裡特別照顧他,現在卻要陰陽相隔,私下裡他暗自發誓要給姐姐報仇,可不論再怎麼痛恨,一時也很難辦到。
由於事發地點沒有監控,也沒有目擊人員,唯一的證人也就是報警的人,他也沒有目擊案發現場,加上他也參與了綁架,關於案件的定性也涉及到他自身的利益,而且其他家長也在私下走動過,所以案件一直沒有很好的進展。
孝則心疼姐姐,更心疼懂事的外甥女,他也多處找了關係,只打聽到案件相對棘手,因為犯案人員都是未成年,而且確實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如水是被他們推下樓的,他也想透過自媒體發酵,希望透過群眾的輿論給警方壓力,可是也沒濺起多大的浪花,對方的勢力比較大,中途幾位家長也提過私了,都被孝賢夫婦拒絕了,他們去學校找校長,學校以學生放學時段不屬於學校管轄範圍,出於人道主義,他們給了一定慰問金,對幾名涉事同學給予開除處理。他們去當地派出所下跪求人,一切都沒有結果,他們還去電視臺、去政府蹲守,希望能讓相關部門引起重視,可結果永遠都是一樣,三名主犯被關進少管所,哪位報警的人被拘留幾天,幾家人一起支付賠償款。
孝則最後只能被迫選擇放棄,逝者安息生者堅強,或許人們會很快遺忘這件事情,可女兒的離世將成為這個家庭無法言說的痛。
孝則返回工作地後,一度極為失落,吳依一直默默的陪在他身邊,並安慰他早日振作起來,因為姐姐的家還需要他。孝則內心十分自責,就算自己再怎麼努力,有再大的本事,許多事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卻無能為力,他也提到過要找這些犯罪份子算賬,他們需要為如水的死付應有的代價,吳依勸他理智一些,並鼓勵他早日走出來,並好好的寬慰姐姐姐夫,不久後他得知如石打聽到混混學長的家庭住址後,混進小區在別墅的院牆上塗寫殺人犯,還用磚塊砸壞了人家的玻璃,當場被保安抓住送到了派出所,雖然事出有因,可派出所處理事情一碼歸一碼,對如石進行了批評教育,並要求賠償對方經濟損失。
孝則知道後開始冷靜的思考,他知道外甥和他一樣,目前都活在仇恨之中,想透過自身的努力去為如水討說法,但他還小,不應該活在仇恨中,也害怕他因為仇恨而選擇做極端的事情,於是孝則思考良久,給姐姐和姐夫打了很長的一個電話寬慰他們,讓他們念在如石還需要在好的環境中成長,暫時放下仇恨,往前看,往前走。他也打算把他們一家接到身邊來,讓他們離開傷心地,時間是最好的良藥,希望能讓他們過的好一些。
孝則費了很大的功夫,因為沒有戶口,如石很難上很好的學校,只能去民工子弟學校就讀,相對於再回農村,這似乎是比較好的選擇。孝賢在吳依的安排下在火鍋店上班,姐夫則繼續推車賣簡餐,一家三口也算安頓下來了,經過姐姐的事情,石也似乎長大了許多,他也開始努力的學習。
吳依感覺孝則活的很辛苦,總揹負著家庭的重擔,孝則笑著說吳依何嘗不是一直過的很辛苦,一直忙碌不讓自己有絲毫停歇。原本孝則想對吳依表明心意,外甥女出事後自己忙前忙後,生意上也拉了不少,加上又安排安置姐夫一家,幾個月自己都忙的暈頭轉向,還是吳依在身邊一直關心照顧著他。
他想把自己的心意告訴姐姐,但內心糾結怕姐姐還沒有從失去愛女的悲痛中走出來,自己此時卻想著找物件,而且此時他跟吳依表白,是不是也太突兀,揹著這個思想負擔,孝則遲遲沒有跟吳依開口。吳依雖然對孝則有好感,但一向對失去的恐懼讓她內心總患得患失,總有一個聲音在阻止著她前進,那就是:“沒有擁有總比失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