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當下的大宋新增領土頗多,需要的基層官員非常多,據他們聽聞,往昔在翰林院、館閣等著補職的官員,現在全都就任了。
今年,必須會擴招。
然蘇良知貢舉,卻讓他們壓力倍增。
就連曾鞏、張載、程顥、程頤、蘇軾、蘇轍這類擅長策論,在大宋已有薄名的舉子都感到了壓力。
蘇良,向來不走尋常路,要答他的策論,考出好名次,定然非常困難。
民間的很多書生士子對此也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哈哈,蘇中丞知貢舉,那出榜之時,一甲定然非常優秀,剩下的可能就是一個水平了!”
“蘇中丞出的題目,定然是別具一格,能答特別好的定然是良才,但是中間水平的一些舉子恐怕與後面舉子的成績拉不開了!”
“期待蘇中丞能為朝廷多選出幾個類似蘇中丞的人選,如此,我們便有福了!”
……
在民間書生紛紛議論著蘇良的試題偏向哪個方向時。
趙禎與兩府三司的相公都忙碌起來。
趙禎下了死命令,今年七月之前,必須要全面佔領遼境。
其次,便是關於遼境諸州、高麗州、東瀛府等地的改造,必須要進入正軌。
目前。
西夏境有樞密使狄青和司馬光,變法改革已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遼境諸州,則是交給了龐籍、韓琦與王安石,此乃最難解決的一部分。
高麗州與東瀛府則是交給了楚州、海州的主官以及曹護。
上半年,這些官員的主要任務是維穩。
讓所有外族人接受自己是宋人這個現實,然後適應大宋的所有法令法規。
這些做完之後,才能對新大宋進行全面的改造變革。
……
遼境,大定府區域,近黃昏。
一座草棚內。
王安石正在收拾桌上的文書。
自遼境開始執行“官員出衙辦差,令百姓問政於野”後,他也帶頭在城內府衙外或荒村野店,為百姓答疑解惑。
基本上是三日換一個地方,辛苦而又快樂著。
契丹百姓比王安石想象中還要難纏。
短短一個月內,便有十餘名官員捱了揍,但因王安石堅持認為這樣的效率高,便繼續採取此策。
底層百姓,都是窮怕了,在重分田地之時,都想多拿多佔。
往昔。
大宋百姓也有很多這樣的,大多都是互罵互毆,問題不算大。
但契丹百姓甚猛,他們一言不合,直接能互殺,甚是血腥。
這幾日,經過王安石的耐心調解,情況有所改善。
這讓王安石甚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