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時辰後。
一名護衛快步走過來,交給蘇良一個物品清單,並說道:“頭兒,經過清查,密室內財富,價值在十二萬貫左右。”
十二萬貫!
這絕對不是一個營副指揮使靠俸祿能賺到的,更不是一個小縣城的老爺子靠經商能賺到的。
而若是其家中本就有這麼多錢,那朱經業絕對不可能入伍當兵。
蘇良觀朱家大院的擺設,就知這家是個暴發戶。
這錢,必然不乾淨。
……
臨朐縣縣衙。
知縣耿昆和縣丞趙友和麵色急躁地來回踱步。
二人已知朱太公被一股不知名的勢力控制在家中,且出現了死傷情況。
他們也派人去向城外的朱經業傳遞了訊息,稱有五十名左右、疑似官差身份的人,控制了朱家大院。
這對搭檔,乃是去年九月份同時來到臨朐縣任職。
本來也想造福鄉里,做出一番功業。
但剛到臨朐縣不到一週,便被朱太公以“財色陷阱”同化了。
朱太公在臨朐縣同宗同族者甚多,勢力極大,從吏員到百姓幾乎都得到過朱家的恩惠。
朱太公有無數種辦法可使得耿昆與趙友和身敗名裂。
二人有把柄在朱太公手中,便只能對朱家所做的違法之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漸漸與其同流合汙。
當下。
大宋底層官員能不能擢升,不靠熬年限,而靠出政績。
政績好壞的硬指標就是賦稅數額與百姓口碑。
在朱太公的幫助下,臨朐縣的賦稅穩步提升,修了橋,修了路,街道兩側的店鋪煥然一新,甚至商人都多了起來。
而百姓在朱太公的操控下,讓二人的口碑也得到了明顯提升。
二人得到了好處,感覺擢升有望,便甘願受朱家驅使。
作為一縣主官的知縣耿昆,乃進士出身。
他與縣丞趙友和並不懼一個管轄五百名兵丁的營副指揮使。
但是,朱太公在縣裡太有權有勢了,又抓到了他們受賄的把柄。
他們只能依照朱太公的意思做事。
“闖進朱家大院之人,定然是上面的官差,不知是來自青州還是濟南府?”知縣耿昆心情忐忑地說道。
大宋各路各府各州主官節制縣鄉的方式。
除了聽取彙報,就是派遣官差暗查。
官差暗查,乃是常有之事。
有時是走個過場,有時用一些手段能夠擺平,有時就只能自認倒黴了。
縣丞趙友和捋了捋鬍子道:“我覺得沒區別,這些官差發現了朱家涉嫌倒賣牛角、牛筋,還控制了朱家,必然會搜出更多物品,一旦朱經業歸來,要麼逼迫他們妥協,要麼殺了他們。”
“這些人,恐怕很難走出咱們臨朐縣了!”
在趙友和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