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密使夏竦眯著眼睛,也未曾表態。
這些贊同將蘇良外放的官員們都挺著胸膛,他們覺得自己乃是為皇權著想,官家定會將蘇良趕出汴京城。
這時。
趙禎站起身,緩緩走了下來。
隨即,他繞著這些官員的外圍,轉了起來。
官員們都有些懵,不知官家到底是何意,當趙禎看向他們時,一個個都不敢與其對視。
趙禎足足轉了兩圈,才停了下來,然後長嘆一口氣。
“唉!”
趙禎一嘆氣。
大慶殿驟然變得安靜下來,靜得掉根針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趙禎緩緩道:“自蘇良任臺諫官以來,為大宋做了些什麼,朕不再贅述,你們心中應該也很清楚。”
“蘇良有罪嗎?”
“在你們眼裡,他有罪。他罪在日後的權勢可能危及皇權。”
“這算是罪名嗎?他觸犯了哪條法令?朕若因此將其外放,那朕不就是猜忌之主嗎?”
“你們太小看朕了,你們覺得朕無法把控朝堂,朕將會被蘇良架空,或者是,朕駕崩之後,蘇良廢棄幼主自立,對不對?”
趙禎臉色鐵青,驟然提高了聲音。
“朕看重蘇良,兩府三司的相公們看中蘇良,皆是因蘇良優秀,政績斐然。剛才有人講,全宋變法沒有蘇良也可以,可以嗎?真的可以嗎?”
“誰能像蘇良這般屢獻奇策,誰能像蘇良這般所有的心思都撲在變法上,誰能像蘇良這般每次都能給朕驚喜?”
“歐陽永叔講,蘇良之功績,足以拜相,此話,朕亦認可!”
“你們應該慶幸,慶幸你們能與蘇景明同朝為官,若沒有他,你們在史官的筆下可能更加平庸無能!朕器重蘇良,信任蘇良,乃是因為朕深知,蘇良若生在遼國、西夏、高麗或大理,依照他目前的政績必將早已拜相!”
聽到此話,站在大殿中央的官員們都不由得低下了腦袋。
他們沒想到蘇良在官家心中竟然如此重要,這下子是踢到鐵板上了。
蘇良聽到這些話,心中也有些感動。
他知曉趙禎的心意。
趙禎乃是擔心蘇良因此事而退卻,不再為全宋變法出全力,害怕日後會遭遇橫禍。
畢竟,歷朝歷代,“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太多了。
今日趙禎也是在向蘇良表態,告知蘇良,他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趙禎緩了數息後,接著說道:“朕感到最悲哀的,不是蘇良遭受這種無妄之災,而是你們這些飽讀聖賢書之人的反應。”
“民間百姓戲說一下蘇良為隱相,說一說也就罷了。而伱們卻在蘇良無任何過錯的情況下,臆想其罪名,欲將其逼出汴京城,且還認為觸及皇權之事,朕一定會聽從你們的建議!”
“你們的愚昧,讓朕感到心寒。大宋若亡,也是亡在你們這群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