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司諫何郯將案件卷宗經由驛兵呈遞到了趙禎的面前。
經查,四名老者所言,句句為實。
許重山為個人仕途,好大喜功。為興修無用之水渠,毀壞了二百多戶百姓的廬舍墳墓。
誣陷當地商人販賣私鹽,草菅人命,統統屬實。
此外。
以資政殿學士知揚州的韓琦,現任福建路轉運使的大鬍子蔡襄,也各自糾察出三項相同的案例。
兩浙乃產鹽販鹽之地,此等事件自然多發。
趙禎看到這些案宗後,氣得一整天都未曾吃飯。
這些貪官酷吏,死罪難逃。許重山之子許同也必然會被取消功名。
而這一晚,蘇良也是至三更才入眠。
他將心中所思的考成法寫成了一篇千字文章,並命名為:官員考成策。
……
翌日一大早。
蘇良並未將此策呈遞禁中,而是先去諫院尋了歐陽修,他想讓歐陽修看一看,此策是否可行。
歐陽修仔細一看,愣了許久後,一臉崇拜地望向蘇良。
“景明,伱……你……是要……將我大宋計程車大夫官員都培養成包希仁或王介甫嗎?”
蘇良不由得笑了。
一代文宗說話確實有趣,這個比喻非常形象。
官員考成策的精髓,便是立限考事,以事責人,即在有限的時間內考察官員政績。
具體做法就是:命地方官員將每月應做之事皆記於三本賬冊之上,一本自留,一本留中書,一本留臺諫。
朝廷考察官員的規制由年考變成了月月考。
當月未完成任務者。
按照事件大小,緩急程度,皆會受到降級或罷黜的處分。
此法可使得層層監察,減少欺上瞞下,不重實效,偽報虛報,以及令朝廷政令化為一紙空文的情況出現。
真正針對的,便是當下有實職差遣的地方官員。
此外,這種“月考制”也可將那些無能無才、濫竽充數的人揭露出來。
依照目前蘇良設定的考核難度,若嚴格實施,未來半年至少有一成的官員會被罷黜。
早先,範富新政的“明黜陟抑僥倖”是減少吃朝廷這口大鍋飯的官員,而蘇良此策,則是使得無政事才能的官員,吃不了這口大鍋飯。
此策一旦施行,那接下來最忙碌的恐怕就是大宋計程車大夫官員了。
歐陽修笑著道:“景明,此策若成,你足以配享太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