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青年,正是范仲淹的次子範純仁。
表字堯夫,現年二十一歲。
曾師從胡瑗、孫復等大儒,而今陪在范仲淹身邊,正在準備明年的進士科考試。
“堯夫,我比你大不了幾歲,喊什麼先生,叫聲景明即可!”蘇良笑著說道。
“不妥不妥,蘇先生之才,純仁當敬為師。”範純仁謙虛有禮,儼然得了范仲淹的真傳。
“無所謂啦!你怎麼開心就怎麼喊,馬車就不坐了,咱們在大街上走一走,然後前去拜訪範公。”
“嗯嗯,好。”範純仁笑著點了點頭。
範純仁雖身在西北,但卻聽過蘇良的許多傳說。
舌為刀,唇為劍,一次次智鬥兩府三司,一次次為朝廷出謀劃策。
嬉笑怒罵,皆是錦繡文章。
他父親不止一次稱:為父新政之時,若臺諫有蘇景明,何止潰敗焉。
這種評價,讓範純仁對蘇良升起了景仰之心。
在拜讀過蘇良的文章後,更是受益匪淺,連呼:臺諫官當如蘇景明!
這也讓範純仁一直以為,蘇良應該是那種言語鋒利,不苟言笑之人。
哪曾想,竟然翩翩如玉,灑脫不拘。
儼然一個當世李太白。
片刻後。
二人走在大街上,邊看便聊。
起初,範純仁與蘇良聊天還有些緊張。
但見到蘇良竟在街頭買了一串冰糖葫蘆吃起來後,他徹底放鬆了下來。
二人相聊甚歡。
蘇良也得知,范仲淹最近身體不好,有肺疾,也有寒疾。
若不是西北需要他,他甚至都有請辭致仕的想法了。
大半個時辰後。
範純仁先為蘇良等人安置罷住處,讓眾人都洗漱一番,然後才帶著蘇良來到了範宅。
此刻,已到了吃晚飯之時。
大廳內。
身穿一襲深藍色長袍的范仲淹,聽到僕人匯稟,便快步朝著前院奔去。
而這時,蘇良剛好走了過來。
“蘇良參見範公,在西北,您辛苦了!”蘇良重重拱手道。
蘇良非常清楚范仲淹在新政失敗後,主政西北面臨的壓力,能將西北治理的如銅牆鐵壁一般,實乃儒帥。
范仲淹的眼睛裡閃爍著淚光。
他激動地拉著蘇良的手,道:“蘇景明,你讓老夫好生盼啊!快快,屋裡坐,老夫知你來,兩個時辰前便將羊肉燉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