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明,老夫與你雖然相交不深,但甚是喜歡你的文章與談吐,在我大宋年輕的官員裡,你可執牛耳,未來定然前途無量。當年還有人傳我命人傳播你的壞話,實屬謠言,你莫信之……”
“老夫心懷社稷,有為朝廷效力之心,怎奈因為是外戚,多遭嫉妒,仕途一直很坎坷,而今已經年逾花甲,想著趁著還有力氣,便再為朝廷多幹幾件實事。”
……
張堯佐一口氣說了近半個時辰。
其實主要歸結一下,就三點。
其一,感謝蘇良;其二,誇讚蘇良;其三,誇讚自己。
張堯佐一直認為自己有拜相之姿。
只是因為外戚這個身份,桎梏了他的仕途。
蘇良聽得只想笑。
若張堯佐能拜相,那如今朝中至少有五十人能拜相。
張堯佐若沒有外戚的身份,充其量努力到花甲之年,也就只是個地方通判。
他完全是將外戚的背景當成了自我能力,還認為外戚身份拖累了自己。
隨即,張堯佐慢慢步入了正題。
“這幾日,老夫甚是心煩,拜訪老夫的人從早到晚都堵在門口,不見得罪人,見了又不甚熟悉。老夫還是喜歡像你這樣的年輕官員,若以後有機會,咱們可以多聊一聊,老夫對變法改革,也是有一些想法的……”
俗話說,聽話要聽話外之音。
張堯佐乃是在告知蘇良,當下他正得勢,日後張美人之子也有成為皇帝的可能,蘇良最好能與他結交。
張堯佐幾次都在話口停頓,等待蘇良給一個反饋。
官場講話,都不明言,講究一個心領神會。
但蘇良就是不接話。
“景明,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呢!花無百日紅,你能一生富貴,但也要為兒女想一想,留一條後路,是不是?”
“嗯嗯。”蘇良點了點頭,然後指著一旁的一盤菜說道:“這道糟豬蹄爪不錯,這道酥骨魚也不錯,我能帶回家一份不?”
“可以可以。”張堯佐笑著說道。
此刻的張堯佐已經快被氣死,但又實在不敢得罪蘇良。
……
半個時辰後。
蘇良提著一食盒的飯菜,悠哉悠哉地回家了。
臉皮厚其實是官員的保護色。
既不會太得罪人,又能拒絕人。
同朝為官,面兒上都能過得去。
若是唐介或歐陽修來參加這個飯局,聽到張堯佐說要結交,恐怕當場就掀桌子了。
張堯佐沒有得到任何反饋,心情鬱悶。
他想了想,朝著一旁的馬伕說道:“走,去夏樞相府。”
備註:有書友提醒,趙禎為皇子取正名,皆為日字旁部首,故將趙璘改為趙暽,望周知。
史實中,親事官叛變的結果是不了了之,我想了好久才想出了這個近乎完美的解決策略,自以為很高階,就像櫃子裡的碗已經倒了,但是沒有開啟櫃門。沒想到噴聲一片,大家不喜歡,以後就不寫這種劇情了。
此外,本書沒有狸貓換太子,沒有皇子之爭,寫張美人生子,只是為了給趙禎提勁,增強張堯佐的人設,張美人下線早,諸位都知道,哪裡會有宮鬥。我寫的毒了,大家可以噴,畢竟您花錢了,但別靠著想象噴,新書不易,拜託了!
 本章完